在近期举办的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中,宇树机器人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不仅因为其卓越的运动表现,更因一段“撞人逃逸”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该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视频在多个国际平台上被频繁转发,各个角度的版本层出不穷,全球观众纷纷围观并表达了对人类安全的担忧。视频显示,宇树机器人在撞击到一名观众后并未停下,而是继续前行,这一行为被指违反了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原则——不得伤害人类。
然而,在宇树机器人因这次意外事件备受争议的同时,它也在运动会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1500米田径项目中,宇树机器人以6分34秒的成绩夺得冠军,创造了世界纪录,尽管这一成绩与人类的世界纪录3分26秒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比赛中,宇树机器人一度接近套圈对手,却突然减速并在场地内绕圈,这一幕被网友戏称为“凡尔赛式”庆祝。但相比这些轻松时刻,撞人事件无疑更加引人注目。
随着事件的深入调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在撞击发生前,两名人类控制员正在交接遥控器,由于未能及时注意到前方的观众,导致未能发出避让指令。这一发现让舆论风向开始转变,有网友调侃称这或许是商战中的一种“朴素策略”。
关于机器人比赛为何需要遥控的问题,专家指出,这主要源于机器人自身的稳定性和对环境感知的不足。跑步是一项高度不稳定的运动,要求机器人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身体姿态的调整,而现有的传感器、算法和执行器尚难以在各种复杂地形上稳定应对。因此,人工遥控能在机器人即将失衡时提供及时干预。
同时,虽然传感器可以提供环境信息,但在快速奔跑时,这些感知数据往往存在延迟或精度不足的问题,导致机器人难以像人类一样快速判断。这次撞人事件正是因为机器人短暂脱离遥控而发生的,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机器人都需要遥控才能参赛。例如,本次比赛的亚军——天工Ultra机器人,在赛跑时就没有使用遥控。同样,宇树的H1机器人也具备一定的无遥控自主运动能力。
宇树机器人的创始人王兴兴在运动会现场表示,对于自家机器人夺金并不意外,这次也并非H1的最佳表现。他还透露,宇树机器人将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有更多技术突破。
针对遥控问题,王兴兴回应称,H1其实已经具备了不用遥控器的能力,但出于策略考虑,为了追求速度,宇树在比赛中仍然采用了遥控策略。不过,他也承认这种做法对操作员体力要求较高,因此现场操作员需要接力陪伴机器人完成比赛。
王兴兴还谈到了公众对机器人“闯祸”的格外关注。他表示,当机器人正常行走或跑步时,关注较少;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引起广泛讨论。他呼吁公众对新技术和新产品持更开放的心态,接受行业起伏,并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