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零跑汽车近期成为了焦点。这家造车新势力在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中宣布,公司实现了0.3亿元的净利润,标志着其首次迈入盈利门槛。
根据零跑汽车的中期报告,公司在上半年的总交付量达到了221,664台,同比增长高达155.7%。其中,7月份的交付量更是突破了5万台大关,达到了50,129台。各车型表现抢眼,C10车型上市仅13个月,全球交付量便突破了10万台,单月最高交付量超过1.4万台。C11车型在6月份累计销量跨越了25万台里程碑。而C16车型则连续8周在中大型SUV销量榜上领先,售价在20万元以内。B10车型上市次月交付量即破万台,成为零跑历史上最快交付破万的产品。B01车型在7月下旬上市后,72小时内订单量便超过了1万台。
在利润方面,零跑汽车上半年的净利润率为0.12%,即0.3亿元的净利润相对于242.5亿元的营收而言,显得较为微薄。这引发了外界对于零跑汽车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质疑。尽管公司实现了整体盈利,但很可能其核心的“卖车”业务依然处于亏损状态。财报中提到,营收的增长不仅因为汽车销售数量的增加,还因为战略合作和碳积分收入的增加。这表明,零跑汽车的盈利可能更多依赖于这些非主营业务的对冲效应。
零跑汽车的市场立足之本在于其极致的性价比。公司聚焦于10-30万元的主流消费市场,通过提供“越级配置”和颠覆性的定价策略,快速抢占了市场份额。然而,这种策略也带来了单车售价和毛利率的天然压制。虽然财报未披露上半年的单车均价,但此前有分析指出,零跑汽车的单车均价在下降,这表明其规模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单车售价为代价的。为了提升毛利率,零跑汽车需要依赖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但为了获取规模,又必须采取低价策略,从而限制了毛利率的提升空间。
零跑汽车以全域自研为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其控制成本、实现性价比的关键。全域自研能够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实现核心部件的成本最优,并保证技术的快速迭代。然而,这也需要持续、巨额的研发投入来维持技术领先性。上半年,零跑汽车的研发开支达到了18.9亿元,同比增长约55%。在微利甚至亏损的边缘,如何平衡短期盈利目标与长期研发投入,成为零跑汽车面临的另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