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晚,洋河股份,白酒行业的领军者,公布了其上半年的财务报告。在行业普遍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洋河股份的营收与利润亦有所缩减。
据业内人士观察,自去年三季度起,洋河股份便将去库存作为核心战略,上半年公司整体库存减少了10%。洋河股份新推出的第七代海之蓝及高线光瓶酒,成为了市场的新焦点。
具体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洋河股份实现营收147.96亿元,同比下滑35.32%;净利润为43.44亿元,同比下降45.34%;酒类产品的毛利率为75.94%,微降0.13个百分点。
洋河股份在财报中指出,报告期内,白酒行业面临持续压力,存量竞争日益激烈,行业集中度与分化趋势愈发明显。同时,随着理性消费观念的兴起,消费者对性价比高的白酒产品更加青睐。
在区域市场表现上,洋河股份的省内市场表现优于省外,上半年省内经销商数量增加了11个。从产品线来看,普通酒(出厂价低于100元/500ml)的收入表现好于中高档酒(出厂价100元/500ml及以上)。在线上直销方面,其表现也优于批发经销渠道。
在生产与销售方面,今年上半年,洋河股份的生产量同比下滑51.63%,销售量下滑32.35%,库存量下滑33.96%。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半年末的合同负债金额相比年初有所减少,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从39.38亿元增至58.78亿元。其中,预收货款余额为22.5亿元,较去年同期10亿元明显提升,占合同负债的比重约为38%,同比增加了约13个百分点。
某券商分析师表示,洋河股份的业绩下滑反映了当前白酒行业的压力。但其业绩的逐步调整,也可视为“挤水分”的过程,公司的负担正在减轻。新管理层的到位及一系列举措,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白酒行业分析师指出,洋河股份短期的业绩调整是战略上的蓄力,主动放缓增速,是行业深度调整期下“去库存、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库存高企和价格倒挂的背景下,洋河股份对短期业绩的克制,实际上是对渠道的战略保护。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洋河股份坚持全国市场一盘棋,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稳固重点市场。对梦6+、海之蓝等主导产品实施控量稳价政策,多种方式助力市场去库存、促进动销。例如,今年2月,洋河股份发布了针对梦6+的配额管控政策和暂停接收第六代海之蓝销售订单的通知。
证券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洋河股份对主导产品采取了控量稳价去库存措施,预计中高档酒内部结构相对稳定,促销费用投放减少,稳定了毛利率表现。另一证券报告则显示,洋河股份上半年持续开展渠道助销,整体库存下滑10%,其中江苏省内下滑超过10%,部分区域最高下滑超过30%。开箱数据和开瓶量均有所增长,尤其是江苏省内表现更佳。
洋河股份今年还推出了第七代海之蓝和高线光瓶酒。财报显示,上半年,洋河股份在省内市场推出了第七代海之蓝,并上线洋河大曲高线光瓶酒,旨在优化品牌矩阵。海之蓝作为洋河股份的第一大单品,公司期望其未来销售额能达到200亿元。而洋河大曲高线光瓶酒,采用100%三年陈酿基酒,售价为59元,线上预售48小时销量即破万瓶。证券报告认为,洋河股份对新上市的高线光瓶酒战略重视度高,立志将其打造为第三大单品。
分析指出,洋河股份新上市的高线光瓶酒基酒酒龄较长,品质提升,价格亲民。这一举措不仅发挥了洋河股份基酒储备丰富的优势,未来有望成为50元价位段的大单品,与山西汾酒的“玻汾”形成竞争。洋河股份拥有超过7万口名优窖池和1000多个酿酒班组,年原酒产能超16万吨,这些资源为公司的品质承诺和高端产品放量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