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国产电子束光刻机突破0.6nm精度,量子芯片制造迎来自主“精雕利器”

时间:2025-08-20 08:49:15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聚光灯下,ASML的极紫外光刻机长期占据着舞台中央。然而,在中国,科学家们正默默耕耘于另一条关键赛道,并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浙江大学余杭量子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国产商业电子束光刻机“羲之”,近日成功通过了应用测试,其0.6纳米的精度指标令人瞩目,标志着中国在纳米级精密加工装备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这一成就,如同一把精准的“中国刻刀”,将为量子计算、新型半导体等前沿领域注入自主可控的力量,深刻改变我国量子科技发展的生态格局。

0.6纳米的精度,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概念。它相当于将一根人类头发丝纵向分割成8万份,足以在单根头发丝的横截面上完整刻写出北京五环的全幅航拍图,每一条高速公路的走向都清晰可见。更为关键的是,“羲之”并非实验室中的概念产品,而是一款已经步入商业化阶段的成熟设备。

随着摩尔定律逐渐逼近物理极限,传统硅基芯片的发展空间日益受限。量子计算,作为下一代信息技术的新方向,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达到了原子级别。其核心结构如超导电路、量子点等,尺寸通常在几十纳米以下,这对制造装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电子束光刻机,正是打开这一未来之门的关键钥匙。长期以来,这类高端电子束光刻设备一直被美国、日本公司所垄断,且被列入禁运清单,导致中国等顶尖科研机构难以获取。

“羲之”电子束光刻机的问世,彻底打破了这一被动局面。据研发团队介绍,该设备已完成从实验室样机到商品机的全流程转化,具备量产能力,可直接接受订单、开具发票并进入芯片制造产线。这一跨越,不仅意味着中国高端半导体装备实现了从研发到交付、服务、推广的质变,更彰显了中国在半导体装备领域的自主创新实力。

“羲之”的成功,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国半导体装备产业链整体崛起的缩影。在全球化逆流和技术封锁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壁垒。浙江大学与余杭量子研究院长达数年的技术积累,以及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的持续投入,为“羲之”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这些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续投入,让我们不仅赶上了国际步伐,更在某些细分领域实现了超越。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面临技术路线分化的关键时刻,“羲之”电子束光刻机的诞生,无疑为中国参与下一代技术标准制定提供了重要筹码。同时,它也将推动我国构建自主可控的全链条半导体装备体系,为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更多热门内容
中概股普遍下滑,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跌0.9%
每经AI快讯,8月20日,热门中概股普跌,。迅雷跌超10%,微博跌逾6%,金山云跌近5%,爱奇艺、搜狐跌逾2%,京东、阿里巴巴、网易、百度跌超1%。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石头科技融资热度不减,三日累计买入额达1.87亿元
8月18日,沪深两融数据显示,石头科技获融资买入额0.77亿元,居两市第444位,当日融资偿还额1.25亿元,净卖出4790.80万元。 最近三个交易日,14日-18日,石头科技分别获融资买入0.32亿元、0…

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