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这家在全球面板市场上迅速崛起的巨头,近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据财新报道,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初步裁定,京东方在部分OLED面板产品上侵犯了三星显示的商业秘密。这一裁决,虽然尚未成为最终结论,但已足够让京东方感到压力山大,因为其部分OLED面板产品可能因此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
对于京东方而言,海外市场的地位不容小觑。尤其是在2024年,其海外营业收入已接近总营收的半壁江山。仅去年上半年,美洲地区就为京东方贡献了162亿元的收入,全年更是高达332.51亿元。失去美国市场,无疑将对京东方的全球布局造成重大打击。
更为棘手的是,京东方在国内的市场地位也面临着严峻挑战。TCL华星正凭借其日益完善的面板制造与下游消费端布局,对京东方的B端市场发起猛烈冲击。TCL的崛起,无疑为京东方的龙头地位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三星此时出手,无疑是为这场已经暗流涌动的竞争添了一把火。对于京东方来说,三星和美国的联合狙击,不仅是一次对美国市场的准入挑战,更是对其在全球市场上地位的一次严峻考验。尤其是在其内外交困的背景下,这次挑战可能关乎其生死存亡。
回顾历史,全球OLED面板市场曾长期被韩国双雄三星显示与LG显示所垄断。然而,这一格局在2020年底被京东方打破。京东方成功挤进iPhone供应链,开始撼动韩系厂商的统治地位。据UBI Research数据显示,到2025年二季度,京东方在iPhone面板的供货份额已首次超过LG显示,达到22.7%。
然而,京东方的快速崛起也引起了三星的警惕。2023年,三星显示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向美国ITC申请对京东方发起337调查。此次ITC的初步裁决,无疑给京东方敲响了警钟。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场对于京东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美洲地区,京东方的业务规模持续增长。若美国禁令落地,将对京东方的业绩造成巨大冲击。
然而,即便在业绩飘红的背景下,京东方的财报也透露出不容忽视的风险。尤其是激增的存货跌价损失,高达32.7亿元,较上一年度暴增近50%。这反映出京东方在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配,以及面板行业残酷的技术内卷。
京东方的增长模式也备受关注。过去,京东方通过一系列收购迅速壮大规模。然而,不断收购在带来规模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著风险。尤其是对联营企业的投资损失,导致京东方2024年的投资收益亏损达5.4亿元。
与竞争对手TCL相比,京东方的扩张路径也衍生出截然不同的战略风险。TCL构建了一个侧重C端的生态闭环,面板只是其供应链的一环,下游延伸至智能电视、空调、智能家居等消费终端。这种布局强化了产业链协同,降低了生产与需求错配的风险。而京东方则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B端业务上,这导致其直接触达终端消费者的程度有限,对市场真实需求的感知存在滞后性。
这种专注B端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C端红海竞争的风险,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一旦下游客户的需求出现偏差,或市场需求发生突发性变化,京东方的经营问题就会迅速暴露。例如,巨额存货跌价损失等问题就可能陆续出现。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模式导致京东方对大客户的高度依赖。若大客户因自身经营问题调整订单,或转向其他供应商,京东方的产能消化就会立刻面临压力。
如今,三星联手美国的狙击,很可能影响京东方关键大客户的采购决策,为其增长前景蒙上阴影。在经历了业绩爆发后,京东方正站在一个充满挑战的十字路口。这次大考,或许只是其未来道路上众多挑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