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增程技术逆袭:从“鄙视链”末端到新能源汽车市场新宠

时间:2025-08-21 14:37:48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短短五年间,增程技术实现了从“技术鄙视”到市场宠儿的华丽转身。这一转变不仅见证了技术的飞速进步,也映射出市场需求的深刻变迁。

近年来,国内增程车市场的竞争格局逐渐明朗。数据显示,从2023年至2024年,增程混动车型的市占率已从3%攀升至4%,并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6%。到2030年,增程市场的渗透率有望突破13%。这一增长态势表明,增程技术正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力量。

在国内增程车市场,理想与问界已稳固其行业领先地位。理想凭借“无续航焦虑+家庭场景精准定位”的策略,其L系列车型大放异彩;而问界则依托华为的智能化技术,在高端增程市场站稳脚跟。同时,长安深蓝、零跑等品牌通过在中低端市场的布局,形成了“高低搭配”的市场格局,加速了增程市场的规模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增程赛道迎来了一批新玩家。曾对增程技术持质疑态度的合资品牌,如今纷纷拥抱这一技术。上汽大众、东风日产、江铃福特等品牌均计划推出增程车型,而上汽通用别克更是推出了搭载1.5T发动机增程系统的新车至境L7。北京现代、长安马自达等品牌也公布了增程产品的时间表,宝马也被曝出重启增程计划的消息。

据统计,目前已有超过15款合资品牌增程车型正式发布或正在储备中。这些品牌试图通过增程技术,复制自主新能源品牌的成功路径,实现后来居上。与此同时,自主“新军”也在积极发力增程市场。智己汽车发布了恒星超级增程系统,并开启预售新一代智己LS6;广汽集团则宣布将发布“星源增程”技术,旨在解决增程式电动车的亏电问题。

车企集体转向增程的背后,是技术适配与市场突围的双重驱动。增程系统结构简化,降低了研发门槛,使得技术路线更易把控。同时,增程系统的总和续航优势在当前电池技术和补能便利性条件下,有效解决了续航焦虑问题。增程车“城市用电、长途用油”的模式,精准匹配了中国家庭“一车多用”的需求,平衡了日常经济性与跨城便利性。

从市场层面看,传统燃油车市场的萎缩和纯电市场的内卷,也迫使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增程车作为“可油可电”的折中方案,既能承接燃油车用户向新能源的转化,又避免了纯电市场的激烈竞争。而且,增程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为“后来者”提供了大有可为的空间。

政策利好和动力电池成本的下降,也是推动车企转向增程赛道的重要因素。在“油电同权”的政策预期下,增程车享受新能源牌照红利,同时避开了双积分政策对纯电车型的严苛要求。动力电池成本的持续下探,使得增程车能够搭载大电池,满足长纯电续航的需求。以智己汽车为例,其恒星超级增程系统搭载了66kWh的电池包,可支持450公里的纯电续航。

面对未来,新进入的自主和合资品牌将如何构筑市场护城河?自主品牌在智能化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合资品牌则依托传统的技术积淀和全球化的体系实力。然而,智能化与产品迭代速度成为合资品牌的短板。多数合资品牌在车机智能化方面依赖第三方系统,难以满足中国用户对智能座舱高频交互、实时更新的需求。同时,合资品牌受限于全球研发流程与决策机制,产品更新速度较慢,可能错失市场先机。

随着增程车市场的迅速扩张,价格战已初现端倪。当前国内增程市场格局逐渐清晰,不同价格区间内品牌竞争激烈。零跑、长安深蓝等品牌凭借高性价比产品吸引消费者,而理想、问界等品牌则凭借品牌影响力、技术实力与丰富配置争夺市场。未来,随着更多玩家的进场,增程赛道各价格区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中小玩家将面临巨大生存压力。为了突围,新玩家需要找到更细分的使用场景,如针对越野、商用等特殊场景布局增程车型,推动增程车从“单一品类”向“全场景覆盖”进化。这场由市场需求倒逼的技术革命,正深刻重塑着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