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河海大学团队攻克半导体难题,国产晶圆传送机械臂实现技术飞跃

时间:2025-08-24 09:18:46来源:新浪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在半导体设备制造的核心领域,一项长期受制于国外的关键技术近日取得了重大突破。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的仿生机器人技术团队携手企业,成功研制出“真空环境超洁净晶圆传送机械臂”,并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实现了关键应用,为国产半导体设备整机装备制造解决了燃眉之急。

这款机械臂被誉为半导体晶圆生产线的“智慧大脑”,在光刻机、刻蚀机等关键设备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性能直接关乎芯片制造的精准度和效率。然而,此前这类高端设备一直被日本乐兹、美国布鲁克斯等国际巨头所垄断,且被列为禁运产品,给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

“要实现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崛起,关键设备的自主可控是核心所在。”河海大学团队负责人徐林森教授强调。此次成果的研发,采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优势单位,共同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经过无数次的技术革新与迭代,该机械臂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机械系统采用了先进的集成化驱动与磁流体密封技术,成功解决了真空环境下的洁净度难题;实时控制系统则基于国产操作系统构建,实现了纳秒级的响应精度;同时,创新的误差补偿算法更是将机械臂的重复定位精度控制在了±0.05毫米,水平方向振动降低至0.2g,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徐林森教授表示,这项技术的成功产业化,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研发与管理水平,更促进了集成电路装备与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该机械臂的推出,将有力加速集成电路装备的国产化进程,为培育产业创新生态、提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这款机械臂已经成功应用于多家行业标杆企业,在薄膜沉积、刻蚀等关键制程中稳定运行,其设备工艺适配性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累计销售收入已突破1300万元大关。同时,团队还积极协助企业牵头制定了《真空晶圆搬运机器人验收规范》团体标准,推动了国产设备与国际规则的接轨。

该团队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及软件著作权2项,构建起了一道坚实的技术防护墙。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领域的拓展,该团队正致力于将这一技术应用于5G通信、人工智能芯片等高端领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传输解决方案。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