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位电动车车主在陪同朋友前往4S店进行车辆保养时,听到了朋友对爱车续航下降的抱怨。朋友表示,这辆仅使用了三年的电动车,续航能力已经从最初的400多公里下降到现在的300公里左右。技师检测后告知,电池容量尚有72%,未达到更换标准,这引发了朋友对电池衰减标准的疑问。
这一问题并非个例,许多电动车车主在购买车辆时往往只关注续航和价格,对电池质保条款缺乏深入了解。直到车辆续航明显下降,才开始匆忙查阅说明书,却发现不同车企的电池质保政策差异显著。
国家规定了新能源车的电池至少需保证8年或12万公里的寿命,但具体衰减到何种程度才符合更换条件,各车企规定不一。例如,比亚迪规定8年或15万公里内,电池衰减至70%以下可免费更换;特斯拉同样以70%为界限,但质保期为8年或16万公里;而蔚来则最为严格,ET5车型要求8年或12万公里内衰减不超过20%,即低于80%即可更换。这种差异如同不同餐馆的辣度标准,各自为政。
一位网约车司机分享了自己的遭遇,他的车辆五年行驶近20万公里后,电池性能大幅下降,但因超出15万公里的质保里程,最终自费5万余元更换电池包,相当于车价的三成。另一位奥迪车主则发现,购车时销售承诺的8年或16万公里质保,在合同中并未明确电池衰减到多少才符合更换条件,与比亚迪、蔚来等车企的明确条款相比,感到十分失望。
4S店技师指出,电池循环次数是评估电池寿命的关键指标,但并非达到一定次数就一定需要更换。充电习惯对电池寿命也有重要影响,频繁快充或将电量用尽都会加速电池衰减。技师还建议,平时充电时避免充满,尽量使用慢充,并在冬季避免将车辆停放在露天寒冷环境中,以延缓电池衰减。
质保条款中的附加条件也让车主们头疼不已。比亚迪虽然提供三电终身质保,但要求必须是首任车主,且每年行驶里程不超过3万公里,不能用于营运。特斯拉则直接将“正常物理衰减”排除在质保范围之外,这种文字游戏让普通消费者难以捉摸。
面对电池衰减问题,车主们感到焦虑不已。然而,并非所有情况都如此悲观。一位车主的朋友在得知电池容量为72%后,虽然不够理想,但尚未触及70%的更换红线。技师建议的充电习惯和电池均衡充电后,车辆续航竟恢复了数十公里,让车主松了一口气。
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电池衰减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车企也在积极应对,如蔚来与宁德时代合作,致力于将电池寿命延长至15年,衰减不低于85%即可更换。奔驰甚至自建电池回收工厂,以降低未来更换电池的成本。
在此提醒广大车主,购车前务必仔细阅读质保条款,了解电池衰减标准和质保期限。毕竟,几十万买来的车,不能因为一块电池而提前退休。同时,也希望车企能够进一步完善质保政策,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电动车续航下降经历?对电池质保政策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更多人了解并避免潜在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