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门市恩平市,一场由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会发起的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此次活动旨在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通过青年学子的智慧与创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实践团队兵分两路,分别前往君堂镇黎塘村与那吉镇,围绕文化资源活化与生态文旅赋能两大主题,探寻当地文旅多元创新发展的可能路径。
在黎塘村,实践队员们被这里保存完好的碉楼群深深吸引。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不仅是侨胞乡愁的具象载体,更是当地独特的文化遗产。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队员们穿梭于碉楼之间,用摄像机、无人机记录下碉楼的每一处细节。为了推动碉楼资源的活化转化,队员们还结合碉楼元素,设计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如钥匙扣、日历、搪瓷杯等,希望将黎塘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而在那吉镇,实践团队则面临了另一番挑战。这里生态资源丰富,拥有七星坑原始森林、金山温泉等自然奇观,以及云礼石头村等人文景点。然而,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各景点间游径分散,未能形成联动效应。针对这一问题,实践队员们采取多种方式展开实地调研,走访了多个自然与人文景点,以及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系统收集了特色农作物从种植到销售各环节的一手资料。
在此基础上,实践团队整合调研数据与在地特色,设计完成了《那吉旅游手册》,以生动笔触勾勒主要景点与游览线路,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旅游指南。同时,他们还完成了那吉镇生态文旅产业的调研报告,为当地挖掘文旅发展潜力提供了宝贵的工具性成果。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们深入了解了乡村发展的现状与困境,更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了专业能力,贡献了青春力量。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会将继续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鼓励更多青年学子带着知识与创意走进乡村,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参与此次实践的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青年力量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他们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发展现状与需求,也深切感受到了“百千万工程”在乡村的生动落地。作为华工青年,他们愿持续将学识融入乡土,为恩平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其中,公共管理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高成玘表示:“在恩平的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每一次走访都是对专业知识的检验,每一次记录都是对使命担当的诠释。青春不仅在书本里闪光,更要在田野与村落里扎根。”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李泽辉也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入走进了恩平市,了解到了当地的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身为华工青年,我愿持续为恩平发展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