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备受瞩目的月全食天象即将登场,9月7日深夜至8日凌晨,一轮暗红色的“红月亮”将划破夜空,为天文爱好者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此次月全食覆盖范围广泛,除东北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区域均可完整观测,气象条件成为决定观赏效果的关键因素。
月全食的形成源于日、地、月三者精确排成一线。当月球完全进入地球本影时,太阳光中波长较长的红光穿透大气层折射到月面,形成独特的暗红色光芒。根据天文测算,本次月全食自北京时间7日23时28分进入半影月食阶段,至8日4时55分结束,全程持续约5个半小时。其中核心观赏期为8日1时31分至2时53分,此时月球将完全隐没于地球本影,呈现最显著的“红月亮”景观。
从气象条件分析,北方多地迎来绝佳观测窗口。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夜间晴朗少云,南方浙江、江西、湖南南部、广西北部等地同样天气晴好,这些区域将呈现“皓月当空映红光”的壮美画面。不过需注意的是,北方夜间气温骤降,新疆、青海、甘肃等地最低气温将跌破10℃,观赏者需做好防寒准备。
中部地区将呈现“彩云追月”的诗意场景。辽宁、京津冀、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北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江苏南部、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海南等地云层较厚,月光透过云隙洒落,为“红月亮”增添朦胧美感。这种天气条件下,建议观测者选择视野开阔的制高点,以获得更清晰的观赏体验。
南方部分地区则面临观测挑战。河南南部、江苏中北部、安徽中北部、湖北西部和北部、重庆、四川大部、贵州北部、西藏、云南、广东东部、福建沿海等地云量较大,其中广东、福建沿海受热带系统影响可能出现强降雨。这些区域的公众可通过线上直播方式参与观测,避免冒雨外出带来的安全隐患。
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本次月全食提供了绝佳的创作机会。观测设备选择上,肉眼即可欣赏全过程,使用双筒望远镜或天文望远镜可获得更精细的月面细节。拍摄时需特别注意曝光参数调整,在月全食核心阶段(食既至生光),建议将ISO调至800-1600,曝光时间延长至2-5秒,使用长焦镜头时需配合赤道仪跟踪月球运动轨迹。
此次月全食是2022年之后首次全国可见的月食天象,下一次同等规模的观测机会要等到2028年底。中国天气网特别提醒,当前正值夏秋交替时节,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显著,观测者外出时应携带保暖衣物。建议提前30分钟到达观测地点,让眼睛适应黑暗环境,以获得更佳的视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