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A股减持潮来袭:董监高“开溜”背后,市场暗流与投资机遇如何把握?​

时间:2025-09-09 13:38:48来源:博闻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近期A股市场迎来一波股东减持潮。据统计,自9月开市以来的六个交易日内,已有近130家上市公司披露股东减持计划预披露公告,较去年同期激增一倍。仅9月8日晚间,就有29家公司高管团队发布减持方案,其中不乏海立股份、新泉股份等近期涨幅显著的"明星股"。

在这场减持风暴中,金融科技龙头同花顺的公告引发市场热议。该公司实际控制人易峥及关联股东计划于2025年9月29日起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38.31万股,占总股本0.26%。按当前股价计算,减持规模接近5亿元。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公告中"为中小投资者提供入场机会"的表述,经社交媒体传播后迅速成为焦点话题。

这家自去年9月以来股价从不足百元飙升至最高426元的牛股,在减持公告发布后首个交易日即遭遇近5%的跌幅。面对市场质疑,公司紧急调整策略,于次日晚间宣布终止减持计划,并特别说明拟减持股份系前期股价低迷时增持所得。同花顺的ToC业务模式(涵盖开户导流、金融产品销售、广告投放等)高度依赖散户群体,这种特殊业务结构使其在处理股东减持时显得格外谨慎。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当前减持潮折射出多重市场逻辑。从历史经验看,2015年以来的市场数据显示,股价过快上涨往往引发产业资本集中套现。某知名互联网企业创始人2005年以6.21港元减持的股份(考虑拆股因素后相当于现价1.24港元),与当前620港元的股价形成鲜明对比;英伟达CEO黄仁勋2023-2024年间的多次减持,其平均卖出价也显著低于当前168美元的股价。这些案例表明,企业家对自身企业的价值判断存在认知偏差。

在注册制常态化背景下,合规减持本属市场正常行为。但A股市场特殊的投资者结构(散户占比高、长期收益偏低),使得减持行为容易引发民意反弹。部分投资者甚至呼吁恢复股权分置制度,要求法人股与流通股分开定价交易。这种情绪在ToC型企业中尤为明显,某电商巨头2021年减持时遭遇的舆论危机便是典型案例。

半导体行业同日曝出重大资本运作。中芯国际公布A股增发方案,通过换股方式将中芯北方纳入上市公司体系。该交易以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均价的80%确定增发价,较停牌前股价折让约35%。此举虽增厚上市公司利润,但A股市场反应消极,复牌后跌幅达9%;H股则因估值优势上涨超3%。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交易未涉及国家队股东减持,中芯北方原股东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等均转为上市公司股东。

业内专家提醒,随着市场点位抬升,产业资本减持压力将持续存在。对于缺乏业绩支撑的概念股,高管频繁减持应视为重要预警信号。当前市场主线仍聚焦科技创新领域,但需注意板块内部轮动节奏。特别提示港股科技股的估值优势,其整体市盈率较A股同类企业存在显著折价。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