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铁路旅客运输领域即将迎来一场服务升级——自10月1日起,纸质报销凭证将全面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覆盖全流程的电子发票服务。这一数字化改革不仅简化了报销流程,更通过多渠道服务保障了不同旅客群体的需求,标志着铁路服务向智能化、便捷化迈出重要一步。
电子发票的申请方式灵活多样,旅客既可通过铁路12306平台在线操作,也能在车站售票窗口或自动售票机完成申请。时间范围上,自行程结束、退票或改签业务办理之日起180日内均可提交申请。针对不熟悉电子设备的老年人或脱网人群,铁路部门特别开通了线下申请渠道,并允许购票人或代办人为乘车人代开电子发票,涵盖车票费用及退票费、改签费。
获取电子发票的途径同样便捷。开具成功后,旅客可通过铁路12306客户端或个人所得税App直接下载,也可选择邮件接收。若因信息填写错误或企业信息变更需要修改,在原开具时限内可申请3次换开服务,最大限度减少旅客的麻烦。
团体票的发票开具流程则有所区分。旅游、学生、研学等团体票需由购票人统一按流程申请电子发票,乘车人本人无法自行开具。这一规定旨在规范团体票管理,确保发票信息与购票记录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特殊车票仍沿用现行报销凭证。包括未通过铁路客票系统办理的非实名制车票、应急情况下使用的纸质车票,以及跨境旅客运输车票,这些票种不在电子发票覆盖范围内。
为帮助旅客适应纸质凭证向电子化的过渡,铁路部门同步推出多项配套服务。通过12306客户端和手机短信,旅客可实时接收电子化行程信息;若有打印需求,车站人工窗口和自助设备可提供“行程信息提示单”打印服务,确保行程提醒功能不受影响。这一系列举措既保留了传统服务的人性化设计,又推动了数字化服务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