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人脸识别新规落地百日:部分场景违规“刷脸”仍存 公众权益保护待加强

时间:2025-09-09 17:53:20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自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新规落地实施以来,社会各界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关注度持续升温。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场所仍存在违规收集人脸信息的现象,引发公众对隐私安全的担忧。

根据6月1日正式施行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信息处理者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时,必须遵循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原则,并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该办法特别强调,若用户拒绝提供人脸信息,企业需提供其他合理的身份验证方式,不得将人脸识别作为唯一认证手段。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违规情况时有发生。北京某亲子活动主办方要求参赛者提前到场录入人脸信息,否则无法参与比赛;某民宿平台在绑定门锁系统时,强制用户完成人脸识别认证;更有健身房以人脸识别作为会员进出凭证,却未明确告知信息存储期限及离馆后的处理方式。

专家指出,人脸信息属于高度敏感的个人数据,与金融账户、财产信息等存在深度关联。一旦保护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用户遭受经济损失甚至人身安全威胁。某网络安全实验室负责人表示:"人脸特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泄露后造成的危害远超普通个人信息。"

针对信息处理者的管理要求,《办法》明确规定,存储人脸信息数量达到10万条的机构,须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手续。公共场所使用该技术前,必须以显著方式告知用户信息处理目的、方式及保存期限,并取得单独同意。

面对层出不穷的违规现象,监管部门提醒公众增强维权意识。消费者在使用人脸识别服务前,应仔细阅读隐私政策和用户协议,重点了解信息收集范围、使用目的及删除条件。若遭遇强制"刷脸"情况,可依据《办法》向相关部门交涉或举报。

某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负责人建议,公众应保留相关证据,通过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等渠道维权。同时呼吁企业严格遵守法规要求,在技术创新与隐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