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2025成都车展观察:燃油车退守“功能+情怀”双赛道,转岗不转场

时间:2025-09-09 23:35:12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2025年成都车展的展台上,新能源车型的强势表现似乎为燃油车划定了新的生存空间。这场汽车行业的年度盛会中,约1600台参展车辆里新能源车型占比突破70%,比亚迪、奇瑞、长安等自主品牌以"包馆"形式展示完整新能源产品矩阵,媒体热度榜单更印证了这一趋势——TOP20热门车型中新能源占比达85%,传统燃油车的存在感被显著稀释。

政策层面的紧箍咒正在收紧燃油车的生存空间。即将实施的国七排放标准通过强化实车测试(RDE)、非尾气颗粒物管控等措施,大幅推升内燃机全生命周期成本。这种成本压力直接压缩了燃油车的价格竞争力,迫使传统车企重新思考产品定位。在电动化浪潮席卷90%用车场景的当下,燃油车正通过两种路径寻找生存缝隙。

功能性补位成为燃油车的重要生存策略。在重装越野、高寒高原、长距离高负载等极端工况中,燃油车凭借补能效率、热衰减稳定性及耐久可维护性占据优势。对于预算敏感型消费者和二手车流通活跃地区,燃油车"可预期成本"的特性仍具吸引力。面向充电基础设施薄弱市场的出口车型,燃油平台仍是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正如行业观察者所言:"当电动化照亮绝大多数道路时,燃油车就像那盏为最后10%黑夜提供照明的小马灯。"

情感价值领域则成为燃油车的另一片自留地。机械传动带来的直接操控感、引擎声浪构成的听觉盛宴、手动挡提供的驾驶参与感,这些在燃油车内部竞争中曾被稀释的特质,如今因对比对象的转变而愈发凸显。当消费者不再需要在不同燃油车之间抉择,转而面对同质化程度更高的电动车时,传统燃油车的机械美学反而成为差异化卖点。

这种定位转变引发了消费者选择的两极分化。在车库空间仅够容纳一台燃油车的假设下,实用主义者倾向于选择能应对极端工况的工具车,而情感驱动型买家则更看重机械操控带来的驾驶乐趣。这种选择困境也催生出新的问题:为何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未能成为折中方案?或许答案隐藏在消费者对纯粹驾驶体验的执着追求中——他们需要的不是技术过渡方案,而是对特定用车场景或情感需求的精准满足。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