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新能源车险盈利曙光初现,人保财险“出海”探路拓展海外新市场

时间:2025-09-10 20:55:59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当国内车险市场因汽车保有量接近饱和而陷入增长瓶颈时,新能源汽车保险却因持续亏损成为行业难以突破的难题。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保险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实现保费收入1409亿元,但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导致行业整体亏损57亿元。这种"高保费、高赔付"的双重压力,迫使险企重新审视业务布局。

头部财险公司率先打破僵局。2025年上半年,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三大巨头在新能源车险领域集体实现盈利,为行业注入强心剂。其中太保产险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达105.96亿元,占比提升至19.8%,服务车辆超536万辆;平安产险承保量突破575万辆,保费同比增长46.2%;人保财险则实现综合成本率低于100%的突破,承保车辆同比增长36.8%。这些数据背后,是险企通过优化定价模型、提升风控能力实现的质变。

监管层面同步发力,新出台的《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从数据共享、维修标准、费率厘定等维度构建发展框架。政策红利与市场机遇的双重驱动下,头部险企将目光投向海外,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人保财险总裁于泽在中期业绩会上特别指出,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突破百万辆,同比增长超70%,为车险出海提供战略机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出口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年上半年汽车出口308.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达106万辆,同比激增75.2%。这种爆发式增长催生出庞大的海外保险需求,为人保财险"聚焦香港、探索亚洲、规划全球"的三步走战略提供实践场域。今年初,该公司在香港落地首单境外新能源车险业务,半年内承保超千台中国品牌车辆,赔付率控制在50%左右,远低于国内水平。

东南亚市场成为第二战场。6月,人保财险与安盛保险合作,在泰国完成首单新能源车险业务。这种"精算定价+本土服务"的协同模式,既发挥中方在数字化风控方面的优势,又借助安盛的本地渠道网络实现精准落地。太保产险则采取"技术输出+全链条服务"策略,联合日本三井住友海上保险和中怡保险经纪,在泰国批量落地保单。平安产险则通过承保头部车企欧洲项目,完成海外业务初步布局。

车险出海的深层逻辑在于产业协同。车车科技CEO张磊分析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新能源车险出海既能填补海外市场的产品空白,又能通过车企渠道输出数字化平台和风控经验。这种"车险+制造"的捆绑模式,正在重塑全球保险业格局。以泰国市场为例,中资险企通过与当地车企、维修网络合作,逐步构建起覆盖理赔、配件供应的完整生态。

但海外征程充满挑战。监管差异首当其冲,不同国家的保险法规、牌照制度、定价规则构成第一道门槛。用户习惯的差异同样显著,海外消费者对品牌认知、价格敏感度与国内市场大相径庭。更关键的是数据壁垒,初期缺乏本地理赔数据导致精准定价困难,而专业维修网络的缺失则推高了运营成本。某合资产险负责人坦言,驾驶习惯、路况差异导致国内定价模型难以直接套用,初期业务可能面临亏损。

为此,险企普遍采用"联合舰队"模式破局。中资方提供定价模型、再保支持和风险管理,当地险企负责合规展业,经纪公司完成产品设计和销售。这种技术输出与本土化服务的结合,既能降低进入成本,又能快速适应市场。张磊预测,随着海外分公司布局和品牌积累,中资险企将逐步从联合承保转向自主经营。

战略选择上,险企优先瞄准中国车企已形成规模的市场。香港、泰国等新能源汽车出口重点地区,因具备完善的零部件供应和维修体系,成为首批试验田。人保财险通过与车企协同,正在推动境外维修备件网络建设,为大规模承保储备能力。这种"产业先行、保险跟进"的模式,正在重构全球新能源车险市场格局。

于泽明确表示,新能源车险出海既是稳定国内市场份额的战略支撑,更是开拓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在国内车险增量有限的情况下,海外业务被视为财险公司转型的关键突破口。人保财险计划以香港、泰国经验为支点,向东南亚、欧洲、南美等市场复制成功模式,通过输出定价、风控和管理能力,巩固国际市场先发优势。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