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动车行业新国家标准的全面推行,电动车市场迎来重大调整。根据最新规定,自新规生效之日起,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车必须通过更严格的安全检测。然而,消费者普遍关心的旧国标车型销售问题得到明确答复——目前市场在售的旧国标电动车仍可正常购买,但需在年底前完成注册登记。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各大经销商正对旧国标车型开展清仓促销,部分车型优惠幅度达三成以上。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选购时需确认车辆具备完整合格证明,并在12月1日前完成上牌手续。完成合法登记的旧国标电动车,未来使用不受新规影响,可继续正常行驶。
交通管理部门同步启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四类违规车辆。首当其冲的是未通过3C强制认证的车型,这类车辆因缺乏基本安全保障被严禁上路。市场监管部门表示,所有合法销售的电动车必须在车身显著位置粘贴3C认证标识,并配备相应认证证书。
牌照管理成为另一个监管重点。根据车辆类型,电动自行车需悬挂绿色号牌,轻便摩托车使用蓝色号牌,普通摩托车则配备黄色号牌。交管部门强调,无牌车辆不仅无法通过年检,发生交通事故时还将面临全责认定。近期多地已开展无牌车专项整治,查扣车辆均依法暂扣处理。
非法改装车辆成为第三类整治对象。技术专家指出,擅自解除限速装置、更换大功率电机或改装电池组等行为,会严重破坏车辆原有安全设计。实验数据显示,改装后的电动车在急刹时制动距离增加40%,电路过载风险提升3倍。近期发生的3起电动车自燃事故中,有2起与非法改装直接相关。
备受关注的老年代步车也纳入严管范围。这类车辆目前既无国家标准,也未通过安全认证,存在转向失灵、制动失效等重大隐患。更严峻的是,多数驾驶者未取得相应驾驶证,交通违法率高达67%。多地交管部门已发布通告,明确禁止此类车辆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行驶。
这场电动车治理风暴正在全国铺开。北京、上海、广州等20余个城市同步启动专项执法,通过电子警察抓拍、路面设卡检查等方式,加大对违规车辆的查处力度。行业分析师认为,新规实施将推动市场洗牌,合规企业市场份额有望提升,而中小作坊式生产企业将面临淘汰压力。
消费者在选购电动车时需特别注意:首先要查验车辆是否列入工信部目录,其次要确认3C认证有效性,最后要核对车辆参数与合格证是否一致。对于已购车辆,建议尽快到交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避免因政策调整影响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