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海上平台完成重大技术突破——其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试验不仅刷新了国内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纪录,更标志着我国在"一箭多星"批量发射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全球卫星互联网建设提供重要运力支撑。
作为我国商业航天领域首款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突破20吨的液体火箭,天龙三号自2022年启动研制以来便备受关注。该火箭全长72米,起飞质量达600吨,一级采用9台"天火十二"发动机并联工作,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7-22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0-17吨,性能指标直追国际主流的SpaceX猎鹰9号火箭。其独特的36星组网发射能力,既能满足空间站大规模货运需求,也可胜任中高轨卫星发射任务。
此次海上试车创造了全球航天领域的多个首次。试验团队在复杂海洋环境下,完整模拟了从推进剂加注到程序关机的全流程,覆盖箭体结构、地面测控、工艺系统等12个关键环节。针对海上作业的特殊挑战,研发团队突破了防风防晃、防盐雾腐蚀、发动机高温防护等6大类23项关键技术,构建起"陆海协同"的新型发射模式。试车数据显示,发动机启动时序精度达到毫秒级,工作状态平稳,关机参数完全符合首飞要求。
技术创新贯穿火箭设计全链条。液氮增压系统采用嵌套式设计,将液氮罐直接集成于液氧箱内部,通过相变增压技术使系统重量减轻50%、成本下降90%。一子级尾段创新采用蜂窝结构,为每台发动机提供独立保护空间,既降低了地面维护复杂度,又提升了故障隔离能力。这些设计使火箭性价比显著提升,为商业发射市场注入新活力。
质量管控体系在此次试验中得到充分验证。针对去年试车中出现的问题,研发团队实施127项可靠性改进措施,包括将连接结构安全系数提升至1.5倍、增设8种地面安全关机模式、联合第三方完成63项关键技术复核等。通过严格的"归零"流程,建立起覆盖设计、生产、测试全周期的质量安全评价体系,确保火箭带着"零缺陷"状态进入首飞阶段。
随着试车成功,天龙三号正式进入首飞倒计时。根据计划,该火箭将于年底前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施首次飞行,随后快速形成每年30次以上的商业发射能力。为保障高频次发射需求,天兵科技已在酒泉建成国内首个民营液氧煤油火箭专用发射工位,第二个发射工位的建设规划也已启动。这一系列布局将推动我国商业航天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