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厦门举办的2025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上,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新型工业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这场为期两天的盛会汇聚了来自金砖国家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共同探讨技术变革对产业格局的重塑作用。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迪尔玛·罗塞芙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工业化进程正经历历史性转折。她强调,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重构全球生产、贸易和创新体系,各国需要以技术驱动为核心升级工业化理念。这一观点得到与会专家的广泛认同,认为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数字时代需求。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披露的数据显示,国内工业企业应用智能技术的比例在一年间从9.6%跃升至47.5%。作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已连续12年保持领先地位,建成70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和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这些实践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重要样本。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提出技术演进新方向:智能体正在取代大模型成为行业焦点。他比喻称,智能体相当于为AI装上"数字手脚",具备任务分解、工具使用和协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复杂工作流程。这种技术突破使降本增效从概念走向现实,在制造业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跨界融合趋势在论坛上引发热烈讨论。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预测,具身智能和世界模型的发展将推动数字孪生工厂、工业元宇宙等新业态涌现。快手科技副总裁蔡雄山以"可灵AI"为例,展示了虚拟仿真环境如何降低机器人训练成本和风险。这些案例表明,技术融合正在创造前所未有的产业机遇。
面对技术发展不平衡问题,与会代表提出多项解决方案。迪尔玛·罗塞芙呼吁建立包容性技术体系,通过扩大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和职业教育合作,帮助全球南方国家跨越数字鸿沟。她透露,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将重点支持智能制造、绿色经济等领域建设。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从产业协作角度提出建议,主张加强基础研究、标准制定和产业培育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他认为,金砖国家庞大的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使其具备成为技术试验田和引领者的条件。这种观点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的呼应,后者强调要促进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据介绍,中国去年成立的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已取得初步成果。下一步计划搭建创新共享平台,直接输出成熟技术解决方案,帮助发展中国家突破技术壁垒。这种务实合作模式为全球工业转型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