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聚焦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IDC)产业发展的国际性会议在上海拉开帷幕。来自全球的顶尖专家、企业代表及行业领军者齐聚一堂,围绕AI算力基础设施的演进方向展开深度对话。会议期间,华为正式对外发布《AIDC机房参考设计白皮书》,为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从规划到落地的全流程技术指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医疗、制造等领域的深度渗透,全球算力需求正以指数级增长。据行业数据显示,单个AI训练集群的功率密度较三年前提升近五倍,传统风冷技术已难以满足高密度计算设备的散热需求。华为董事、ICT业务群首席执行官杨超斌在主题演讲中强调:"液冷技术将成为智算时代数据中心的标配。当前行业面临液冷方案标准化缺失、供应链协同不足等痛点,亟需通过产业联盟推动技术迭代与生态共建。"
针对液冷机房建设的技术瓶颈,华为白皮书提出三大创新方向:在热管理领域,构建从芯片级到机房级的全链路液冷方案;在供配电系统方面,开发支持48V直流供电与智能备电的模块化架构;在空间布局上,创新采用"积木式"预制机房设计,将部署周期压缩至传统模式的1/3。这些技术突破可使单机房PUE值降至1.1以下,年节电量相当于减少3000吨二氧化碳排放。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陈大纪指出,当前AIDC产业存在"三重割裂":技术标准与场景需求割裂、产品开发与应用验证割裂、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割裂。他透露,该院正联合头部企业制定涵盖建筑结构、电气安全、液冷接口等12个维度的团体标准,预计明年上半年发布首批规范文件。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AIDC机房建设已从"设备堆砌"阶段进入"系统创新"阶段。华为提出的"开放计算生态"理念获得广泛认同,该框架通过定义统一的硬件接口、管理协议和数据格式,支持不同厂商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实现互操作。目前已有37家产业链企业加入该生态,共同开发兼容液冷技术的标准化组件。
在实践层面,白皮书详细拆解了某超算中心的改造案例:通过采用分布式液冷管网与AI能耗优化系统,该中心在计算密度提升40%的情况下,运维成本反而下降22%。这种"降本增效"的示范效应,正推动金融、电信等行业加速向液冷架构迁移。据预测,到2026年,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