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华为徐直军:以“超节点+集群”破局,为中国AI产业筑牢算力根基

时间:2025-09-22 18:45:36来源:小AI编辑:快讯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算力领域迎来显著突破。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规模已超过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到788EFLOPS,同时发布的1509个大模型数量位居全球前列。这一系列数据标志着国产算力正加速崛起,逐步打破海外技术垄断的格局。

回溯发展历程,国内人工智能产业曾长期依赖海外供应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一度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国际制裁与技术封锁的双重压力下,算力供应问题犹如悬在产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迫使国内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作为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华为率先将技术攻关清单转化为突破方向,基于现有芯片制造工艺,推出“超节点+集群”的算力解决方案,有效缓解了算力供需矛盾。

在近期举办的行业大会上,华为发布的算力超节点产品引发广泛关注。这种通过高速互联技术整合多GPU的高性能计算单元,专为AI大模型训练等密集型任务设计,其物理架构虽由多台机器组成,但逻辑上可实现统一学习与推理。据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介绍,该产品在卡规模、总算力、内存容量及互联带宽等核心指标上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且优势将持续保持。

面对算力瓶颈引发的行业焦虑,徐直军坦言,在人工智能爆发期遭遇先进制程芯片限制的背景下,中国AI产业确实经历了“最惨烈的围堵”。但华为选择另辟蹊径,通过“超节点+集群”架构弥补单芯片性能短板。这一战略的落地,既依托华为作为通信设备厂商的“连接基因”,也离不开其长期积累的技术底座——从光器件、光模块的自主研发,到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器等软件生态的全面布局,均成为支撑超节点运行的关键要素。

“AI算力不等于芯片性能。”徐直军强调,华为的解决方案证明了通过系统级创新可突破硬件限制。他透露,2019年发布的昇腾910芯片在规格上已不输同期国际竞品,而芯片禁令反而倒逼企业加速技术迭代。这种“被迫创新”的背后,实则是华为长期坚持的底线思维:鸿蒙系统于2015年立项、面向超节点的互联协议“灵衢”六年前启动预研、Atlas 900 AI训练集群2019年面世……一系列战略投入使华为在AI领域实现了从架构、芯片到软件生态的完全自主。

在算力生态建设方面,徐直军多次提及客户需求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没有客户的倒逼,研发团队容易陷入自我满足。”他举例称,部分客户对芯片性能的挖掘能力甚至超过厂商预期,这种互动促使华为不断优化底层开放能力。与此同时,华为在商业模式上明确“硬件变现、生态开源”的策略,认为开源是检验技术成熟度的必要途径,而硬件规模化使用可反哺生态建设。尽管芯片供应问题曾阻碍昇腾生态发展,但徐直军坚信:“只要行业形成合力,国内算力生态必将崛起。”

谈及AI发展阶段,徐直军将其类比为移动通信的2G时代,认为当前技术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变革速度极快且充满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华为承诺通过“超节点+集群”方案为中国AI产业提供持续算力支持,这既是对国家战略的响应,也是对行业发展的责任担当。“在不确定中创造确定性”,成为华为在算力领域持续突破的核心逻辑。

更多热门内容
大模型备案全攻略:解析备案条件、流程及数据安全核心要素
大模型备案制度的建立,旨在确保模型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技术合规以及责任可追溯性,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备案条件主要包括技术能力、数据合法性、模型透明度和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企业应据此准备相关材料…

2025-09-22

科大讯飞与中国移动共筑“AI+5G”生态 AI速记引领智能通信新体验
科大讯飞作为首家生态合作伙伴,深度融入该模式。它是核心能力提供方,以高准确率实时转写、多方言识别(如粤语)及缅藏语翻译等能力作支撑;也是应用开发者,上线AI速记等全网级应用;更是渠道推广者,通过讯飞输入法等精…

2025-09-22

华为发布《AIDC机房参考设计白皮书》,为AI算力基建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会议期间,华为集群计算总经理朱照生、IT咨询与系统集成总经理张岳普、数据中心能源营销部部长马烨,正式发布了《AIDC机房参考设计白皮书》,为AIDC机房规划与建设提供了系统化的设计思路与建设方案的参考。 《A…

2025-09-22

拓邦零碳云光储充平台亮相,以智能方案助力全球能源转型零碳未来
拓邦数能将持续对零碳云平台进行迭代优化,加速光储充一体化方案在更多国家与行业落地,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构建清洁、高效、智能的绿色能源生态,引领能源解决方案的可持续转型帮助企业和家庭实现能源独立,助力世界迈…

2025-09-22

河南2245支青少年代表队齐聚 共赴机器人竞赛科技盛宴
在全省各级科协、科技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经过二十五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品牌科普活动,是省科协着力打造的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重要平台,在普及机器人技术知识,带…

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