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阿里巴巴吴泳铭详解ASI三阶段路线:AI将超越人类,重构智能时代新格局

时间:2025-09-24 17:44:44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在2025年云栖大会的主旨演讲中,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首次系统提出了通往超级人工智能(ASI)的三阶段发展路径。他明确指出,通用人工智能(AGI)并非技术演进的终点,而是人类迈向更高级智能形态的起点。AI的终极目标将是突破人类认知边界,实现具备自我进化能力的超级智能。

吴泳铭将ASI发展路径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智能涌现期",AI通过消化海量人类知识形成泛化能力,当前大模型展现的多步推理和通用对话能力正是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第二阶段是"自主行动期",AI开始掌握工具使用和编程技能,能够自主分解复杂任务并完成跨数字-物理世界的交互,目前行业正处于该阶段;第三阶段为"自我迭代期",AI通过连接物理世界原始数据实现自主学习,最终突破人类智能上限。

在阐述自主行动阶段时,吴泳铭特别强调了Tool Use和Coding能力的突破。他指出,当前大模型已能连接各类数字化工具完成现实任务,编程能力的提升使其可帮助人类解决更复杂问题。这种变革将重塑软件开发范式,未来自然语言将成为AI时代的编程语言,任何人都能通过自然语言创建个性化智能体。

关于自我迭代阶段,吴泳铭提出两个核心要素:物理世界全量数据接入和自主学习机制。他以内容创作、数学和编程领域为例,说明当前AI仍受限于数字化信息的局限性。当AI能够直接感知物理世界数据时,将通过自主搭建训练基础设施、优化数据流程和升级模型架构实现指数级进化。

对于技术基础设施的变革,吴泳铭做出两个关键判断:大模型将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超级AI云将重构计算体系。他预测,未来所有工具接口都将与大模型连接,用户需求通过智能体直接执行,LLM(大语言模型)将承担起操作系统级的资源调度功能。这种变革将催生由自然语言驱动的智能应用生态,模型部署也将突破设备限制。

在计算范式转型方面,吴泳铭观察到数据中心正从CPU主导转向GPU为核心的AI计算。他指出,新的计算架构需要密集算力、高效网络和超大集群支持,这依赖于能源供应、全栈技术和百万级芯片的协同运作。只有超级AI云才能满足这种全球性计算需求,未来可能形成5-6个主导性云计算平台。

对于AI的经济价值,吴泳铭提出颠覆性观点:AI将取代能源成为最重要的商品。他解释道,未来大部分AI能力将以Token形式在云端生成和传输,这种新型计算单位将成为智能时代的"电力"。智能体和机器人将渗透到家庭、工厂等各个场景,每人可能需要数百张GPU芯片来支撑日常需求。

在人机关系方面,吴泳铭展现出乐观态度。他以程序员使用AI工具快速构建系统为例,描绘了未来人类与智能体协同工作的图景:从代码编写到全流程协作,智能体将24小时不间断服务。这种协作模式将指数级放大人类智力,使单小时产出提升数十甚至上百倍。他强调,技术革命总会创造新需求,人类将因此获得前所未有的能力。

更多热门内容
吴泳铭云栖大会谈AI:正处第二阶段开端,通义千问开源打造AI时代安卓
在他看来,AI发展将经历三大阶段走向超级人工智能,当前正处于第二阶段的开端,而AI连接真实世界原始数据、提升模型自我学习能力将是关键。他说,AI的目标是将人类从80%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专注创造与…

2025-09-24

吴泳铭云栖大会谈AI:正处第二阶段开端,将打造AI时代“安卓”,或成最重要商品
在他看来,AI发展将经历三大阶段走向超级人工智能,当前正处于第二阶段的开端,而AI连接真实世界原始数据、提升模型自我学习能力将是关键。他说,AI的目标是将人类从80%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专注创造与…

2025-09-24

阿里巴巴发布Qwen3-Max模型:预览版排名靠前,正式版多能力达业界领先
9月24日,据“通义千问Qwen”微信公众号消息,阿里巴巴推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模型——Qwen3-Max。 目前,Qwen3-Max-Instruct的预览版在LMArena文本排行榜上位列第三,…

2025-09-24

高通骁龙峰会2025:提出“AI是新UI”理念,拓展AI助手设备形态
月 24 日消息,在今天(北京时间 9 月 24 日)举办的骁龙峰会 2025 主题演讲中,高通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亚诺・阿蒙(CristianoAmon)上台演讲,展望“AI Everywhere”愿景,提…

2025-09-24

赵兴炜领衔“荆楚”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到量产,武汉创新浪潮奔涌向前
通过密集走访与交流,他将先进的理念与武汉团队扎实的研发基础相结合,在工程设计、流程优化和供应链协同等方面实现了有效融合与提升,进一步加速了产业化进程。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武汉正以创新为驱…

2025-09-24

窨井液位监测系统:以物联网技术构筑城市排水安全智能屏障
研究人员设计的传感器内置温度补偿算法,能将测量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同时搭配低功耗数据采集终端,通过电池或太阳能供电实现长期稳定运行。无锡等地将监测系统与城市生命线平台对接,实现多部门数据共享与联动处置,进一步…

2025-09-24

灵巧手成量产难关,AI与物理智能融合下人形机器人如何破局?
IMU模块和触觉传感器就是“关节”与“指尖神经”,而到了电机控制这关键一环,磁性编码及控制器、位置传感器更能稳稳把控每一步动作,从“眼睛”到“神经”再到“肌肉”,ADI正在让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工厂。 短期…

2025-09-24

李飞飞团队官宣BEHAVIOR挑战赛,具身智能能否迎来家庭机器人新纪元?
这是一个为具身智能量身定制的 “超级 benchmark”,涵盖真实家庭场景下最关键的 1000 个日常任务(烹饪、清洁、整理……),并首次以50 个完整长时段任务作为核心赛题,考验机器人能否在逼真的虚拟环…

202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