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国产固态电池突破在即:充电十分钟续航两千公里,日本技术神话或成过往

时间:2025-09-25 03:07:02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全球动力电池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国企业在固态电池赛道上实现关键突破,推动产业格局加速重构。国内首条20Ah车载固态电池中试线近日正式投产,标志着充电6至10分钟即可续航2000公里的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

技术突破的浪潮中,国轩高科成为行业标杆。其研发的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00Wh/kg,实现千公里级续航,并通过严苛的穿刺测试——即使电池被刺穿仍保持稳定,彻底消除传统锂电池的安全隐患。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0.2GWh预生产线已于5月启动,良品率稳定在90%以上,产品已进入车企道路实测阶段,年内批量装车预期明确。

长安汽车则将技术天花板推向新高度。其专属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对应续航里程超过1500公里,计划年底推出搭载该技术的样车。这一进展意味着纯电动汽车将全面超越燃油车的续航能力,实现跨城长途无需补能的愿景。

宁德时代、上汽集团、广汽等头部企业也相继公布量产时间表,形成覆盖研发、中试到量产的完整技术布局。这种集群式突破不仅加速了技术迭代,更推动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从"跟跑"转向"领跑"。

反观日本企业,这个曾经的固态电池技术先行者正陷入被动局面。尽管日本10年前便投入巨额研发资金,累计专利超过1300项,但硫化物电解质稳定性难题始终未能攻克。丰田两次推迟量产计划,本田今年5月更削减三成电动车研发预算,转而加码混合动力技术,暴露出其在固态电池商业化上的乏力。

中国企业的"弯道超车"得益于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在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等多条技术路线上并行推进,分散研发风险;另一方面依托全球最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构建"研发-中试-量产-反馈"的闭环体系。这种技术迭代与量产能力的协同,使实验室突破能够快速转化为市场产品。

随着国产固态电池年底进入量产阶段,消费者将迎来"充电10分钟、续航2000公里"的纯电车时代。中国汽车产业借此进一步巩固"电池-整车"产业链优势,而技术领先者若不能加快商业化步伐,恐将在新能源竞争中彻底掉队。这场固态电池的竞争仍在持续,量产进度将成为决定攻守易形的关键变量。

更多热门内容
科技新景:日本仿生“美女机器人”受关注,实用与伦理双重议题待解
在这一愿景提出之前,马斯克就曾提出大胆设想,如日后能将人类大脑意识传送到机器人里,使意识得以持续存在。也有人表示,如今彩礼负担和生活成本偏高,这类机器人似乎成为“理想选择”的代表之一,似乎再也没有比它更听话的…

2025-09-25

工业具身智能:突破传统与人形局限,开启机器人批量落地新篇
他们用快慢思考系统解决了“从0到1”的落地门槛,用“端-边-云”架构解决了“从1到100”的批量复制,再用真实产线的数据证明:比传统机器人更柔、更智能,比人形机器人更省、更好用,不是口号,而是具身智能技术的…

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