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高通攒局,宇树王兴兴直言机器人领域难题与开放之思

时间:2025-09-27 01:57:11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在近期举办的行业峰会上,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多位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围绕技术路线、模型开源、芯片应用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这场由头部企业主导的对话,揭示了具身智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为行业协同创新指明了方向。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发言中直言,当前机器人技术路线呈现碎片化特征,表面繁荣下实则进展缓慢。他以新能源汽车线缆革命为类比,指出机器人领域同样存在通信架构落后的问题——工业机器人故障中近七成源于线缆问题,而减少线缆数量需依赖通信协议的突破。针对算力部署难题,他提出机器人端侧算力峰值功耗应控制在100W以内,主张借鉴手机芯片架构进行优化。

对于模型开发,王兴兴展现出开放姿态。他透露宇树科技已开源包含数据集、训练代码在内的完整世界模型,尽管该模型尚不能直接落地工厂场景。这种做法延续了OpenAI早期开源GPT-1/2的策略,旨在通过社区协作加速技术迭代。面对VLA与世界模型的技术路线之争,他强调企业应保持实验精神,在自主开发同时积极与第三方合作。

面壁智能CEO李大海从终端落地角度提出见解。他认为端侧模型将成为Agent系统的核心编排者,其"永远在线"的特性使其在隐私保护和实时响应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以汽车座舱场景为例,端侧模型可自主判断是否调用云端服务,避免持续监控带来的隐私风险。他提出端侧模型需每三个月提升一倍知识密度,同时强调与芯片厂商的深度协同对降低功耗至关重要。

理想汽车智能空间研发负责人勾晓菲则聚焦汽车场景的智能化升级。他指出自动驾驶实现后,车内服务体验将成为差异化竞争焦点。理想汽车正在拓展Agent的服务边界,从出行相关服务延伸至生活场景,如点咖啡、缴费等。这种转变暗合操作系统发展逻辑——用户选择Agent的标准将取决于其连接服务的能力。

中科创达执行总裁耿增强从行业标准建设层面提出建议。他指出当前AI应用存在严重碎片化问题,底层芯片、操作系统、模型框架的差异导致重复开发成本高企。虽然MCP、A2A等协作框架已有进展,但真正的突破需要建立跨终端的AI OS或统一Agent框架。他透露中科创达正与高通共建创新中心,并联合火山引擎打造混合AI方案,推动设备间Agent协作的落地。

这场技术盛宴背后,折射出行业对具身智能的集体焦虑与期待。当被问及机器人落地时间表时,王兴兴将目标拆解为四个阶段:固定动作演示已实现,实时动作生成预计今年底完成,陌生场景任务执行需到明年底,而达到99.9%成功率的精细操作则需数年时间。这种分阶段推进的策略,或许正是行业穿越"黎明前黑夜"的关键路径。

更多热门内容
2025工业智能体:定义、应用现状、挑战与未来自主化趋势展望
今天分享的是: 报告共计:16页 《》围绕工业智能体展开全面分析,首先明确工业智能体定义,它是融合工业机理与AI技术,能在工业环境中自主感知、决策、执行并持续学习的系统,区别于聊天机器人和副驾驶,具有自主决策…

2025-09-27

湖北“智造”闪耀工匠大会:智能驾驶迭代、电力机器人、6G天线共促行业革新
值得注意的是,岚图在实现关键系统国产化率超过80%的同时,在耐高温自主散热、悬架与阻力集成控制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该技术以智能超表面替代传统有源天线阵列,通过低成本、低功耗的可控单元实现波束精准调控,有效突…

2025-09-27

工博会思灵机器人“秀技”:通用与细分领域齐发力,解锁行业新可能
无论是应用于通用领域的助理机器人H10-W、视触觉传感器TekkenD + VT10-G、灵巧手以及经典机器人本体Diana/Thor系列,还是应用于细分领域的康养理疗机器人X-SPA、发动机缸盖气门力控轴…

2025-09-27

9万级准固态电车MG4登场,空间越级智能高,电车时代或加速到来
MG4这方面真是支棱起来了,标配15.6英寸中控大屏,关键是还用了骁龙8155芯片!这不是小打小闹,MG4的订单量和生产规模摆在那儿,说明准固态电池已经能大规模量产了。别被啥”最后的燃油车”忽悠了,现在电动车…

2025-09-27

武汉大学杨培华课题组突破:新型聚合物电解质助固态电池驱动无人机
快科技9月26日消息,武汉大学宣布,该校集成电路学院杨培华课题组在聚合物固态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 课题组通过构建新型阳离子-两性离子聚合物电解质,为发展安全、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成果发表于《德…

2025-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