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Meta不拼硬件拼软件:发力人形机器人系统,欲借开放策略引领行业新生态

时间:2025-09-27 19:41:15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科技巨头meta近日在机器人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将人形机器人研发提升至与增强现实(AR)技术同等重要的战略层级。据内部人士透露,该项目内部代号"metabot",未来数年计划投入数十亿美元资金,标志着这家社交媒体公司正式进军机器人产业。

在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的直接推动下,meta今年初组建了跨学科研发团队,专门攻克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与行业普遍聚焦硬件开发的路径不同,meta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指出,制约机器人发展的核心障碍在于软件系统,特别是涉及精细操作的智能控制技术。

博斯沃思以日常场景举例说明技术难点:当前机器人虽能完成行走、跳跃甚至后空翻等动作,但在执行拿起水杯这类需要精确力度控制的任务时,仍存在高达30%的失败率。这类"灵巧操作"需要机器人具备类人的触觉反馈和力量调节能力,而现有传感器技术尚无法满足需求。

针对这一技术瓶颈,meta制定了独特的开放平台战略。公司明确表示不会涉足硬件制造领域,而是致力于开发通用型机器人操作系统。该系统将采用类似安卓的授权模式,允许第三方厂商生产符合技术标准的机器人硬件,通过软件授权构建产业生态。

在技术实现路径上,meta新成立的超级智能AI实验室将与机器人团队深度协作,重点构建"世界模型"系统。这个虚拟仿真环境能够模拟物理世界的力学规律,帮助机器人通过数字孪生技术预演复杂操作,从而提升现实场景中的执行精度。

对于特斯拉采用的纯视觉驱动方案,博斯沃思提出不同观点。他认为机器人训练所需的数据复杂度远超自动驾驶,单纯依赖摄像头数据难以实现可靠的物理交互。这解释了meta选择自主研发基础模型的原因,通过多模态感知技术提升环境理解能力。

人才储备方面,meta组建了豪华的技术阵容。项目由自动驾驶公司Cruise前首席执行官马克·惠顿领衔,麻省理工学院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金相培教授的加盟尤为引人注目。这位被业界誉为"机器人技术先驱"的学者,在仿生机器人领域有二十余年研究经验。

团队核心成员还包括多位在meta服务超过十年的资深工程师,他们在计算机视觉、运动控制等领域积累了深厚技术底蕴。这种老中青结合的团队结构,为项目提供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落地的完整能力链。

更多热门内容
“人造太阳”照进现实:中国可控核聚变多线并进 产业链协同筑梦终极能源
同时,新奥集团则从成本、效率和安全等角度出发,提出了新的聚变能研究路线,即“氢硼”路线。 “氘氚”“氢硼”等多路线并行,中国“核聚变第一阵营”已经形成了国家队与企业双轨并进的格局,共同推动“人造太阳”实现“…

2025-09-27

清华大学团队突破固态电池难题 新型电解质助力高安全高能量电池研发
日前,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张强领衔的团队在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开发实用化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支撑。该电解质通过热引发原位聚合技术,有效增强了固态界面的物理接触…

2025-09-27

清华大学团队创新聚合物电解质设计,实现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固态电池新突破
得益于优化的界面性能,采用该电解质组装的富锂锰基聚合物电池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首圈库仑效率达 91.8%,正极比容量为 290.3 mAhg−1,在 0.5 C 倍率下循环 500 次后容量保持率为 …

2025-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