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天领域再传捷报,9月27日晚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实施了一次重要发射任务。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划破夜空,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迈入新阶段。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597次飞行,展现了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的成熟与可靠。
在海洋能源领域,我国海底油气管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9月28日,随着滨海109铺管船完成渤海南部海域最后一节海管铺设,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正式突破一万公里大关,跃居全球前列。今年以来,海南岛莺歌海海域东方13-3区开发项目配套的两条海底管道顺利投用,实现了环海南岛海底管线的互联互通。渤海湾作为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已建成国内最密集的海底管道网络,管道总长超过3200公里。
中国海油海油工程安装分公司海管中心副经理宋艳磊介绍,渤海南部新投用的管线使该区域管道网络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超4公里。截至目前,今年全国新建海底油气管道近200公里。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海底管道总长度有望突破13000公里,形成更加完善的海洋能源输送网络。这些管道不仅具备传统油气输送功能,还预留了兼容氢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的输送能力,为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样传来喜讯。9月28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这座作为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的大桥,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1420米,桥面距水面高度达625米,创造了山区桥梁跨径和桥高两项世界第一,被誉为"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超级工程。大桥通车后,关岭县至贞丰县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2小时大幅缩短至2分钟,极大提升了区域交通效率。
在东部沿海,浙江杭州湾海域9月27日成功架设了国内最长铁路桥混凝土箱梁。这片长78.2米、高5.4米、重2800吨的80米跨度预制箱梁,稳稳落在杭州湾跨海铁路桥107和108号桥墩上,标志着该桥全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作为通苏嘉甬高铁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杭州湾跨海铁路桥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计划2027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将成为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
杭州湾作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拥有著名的钱塘江潮奇观。为减少桥墩对潮汐的影响,设计方将海中引桥大部分桥墩跨度设定在80米以上,远超杭州湾跨海公路桥等工程的70米预制箱梁标准。面对208片同等规格箱梁的海上运输和架设挑战,施工方调用了参与过杭州湾跨海公路桥建设的"天一号"运架一体船,并打造数字孪生系统,通过85组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控船舶状态、吊装动作等10余类数据,确保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