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5亿年前动物骨骼起源之谜有解!西大团队发现上皮组织控骨生长证据

时间:2025-09-30 00:50:04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地球上的动物如何演化出支撑身体的骨骼?动物最早由上皮组织控制骨骼生长的证据,近日被我国科研团队在5亿年前的化石中首次发现。西北大学张志飞教授团队联合国际学者,对华北板块寒武纪早期猴家山组的开腔骨骨片展开系统研究,相关成果以亮点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GEOLOGY》,为破解早期动物骨骼演化之谜提供了关键证据。

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原口动物(如珊瑚、软体动物)与后口动物(如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骨骼矿化机制虽存在差异,但均由上皮组织或结缔组织控制形成。然而,动物何时获得这种“组织控制长硬壳”的能力,以及最早矿化骨骼的出现机制,一直是古生物学界的未解之谜。传统观点认为,骨骼演化可能与寒武纪时期捕食者与被捕食者间的“军备竞赛”有关——防御性厚重壳体与攻击性利爪、牙齿的协同演化推动了骨骼的形成,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寒武纪早期(约5.6—5.2亿年前)是已知最早的动物矿化骨骼记录时期,但此前发现的骨骼化石多仅保存壳体形态,缺乏揭示骨骼形成控制机制的细节证据。西北大学团队研究的开腔骨骨片,来自华北寒武系第四阶猴家山组,其微小尺寸(仅300μm)与复杂结构为研究提供了新突破口。

研究团队通过扫描电镜、显微CT、聚焦离子束联用及透射电镜能谱分析等技术手段,发现开腔骨骨片表面覆盖着由黏土矿物保存的多边形有机质框架结构。这一“蜂巢”状结构包裹磷酸盐化内核,外被磷灰石质外模。进一步对比现生软体动物珠母贝的棱柱层有机质框架后,团队发现两者在形态、大小及显微结构上高度相似,均由表皮细胞分泌形成,并发育有细胞间的棱和柱状结构。这表明,开腔骨的矿化骨骼同样形成于多边形有机框架中,其空腔属于表皮细胞包围形成的真体腔。

结合软体动物有机质框架的形成机制,研究证实,5亿年前的开腔骨已具备现代真后生动物通过上皮组织控制外部骨骼矿化的能力。这一发现直接否定了此前认为开腔骨与海绵动物亲缘关系密切的传统观点——海绵类侧生动物通过中胶层造骨细胞形成矿化骨针,无任何组织分化,而开腔骨的多边形网状结构及其显微特征表明其属于真后生动物。

动物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的出现是真后生动物的典型特征。寒武纪开腔骨化石中上皮组织多边形网状结构的发现,不仅为早期动物骨骼演化提供了直接证据,更表明在寒武纪大爆发早期,即使是一些低等疑难动物,也已具备形成复杂矿化骨骼的能力。评审专家指出,该研究通过多学科交叉方法,将现代生物矿化原理应用于早期壳体化石,首次揭示了寒武纪大爆发期间动物矿化显微结构的复杂性,代表了与矿化结构相关的上皮组织的首次发现。

更多热门内容
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绵阳锦标赛启幕 近3000名精英赛手同台竞技展风采
越障、根据指令完成不同动作……在比赛现场,记者看到选手们灵活操控手柄,场上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与对上展开角逐。“参赛的队伍有1600余支,选手有近3000名。”主办方说,这些选手经过层层选拔,最后脱颖而出。全年…

2025-09-30

安科瑞ADW600多模块多回路电表:满足多场景需求,助力能源精细化管理
安科瑞ADW600系列多模块多回路电能表支持按回路、按区域、按负载类型的分层数据统计与分析,为用户提供三级能源管理视角,同时具备回路级故障诊断与报警功能,可实时监测各回路的过流、过压、失压、断相、接线错误等异…

2025-09-30

光伏气象站:以精准气象数据,赋能光伏电站全周期高效运营
光伏气象站作为一种专业监测设备,能够对站址的太阳辐射、环境温度、风速风向等关键参数进行长期、连续的采集与分析。同时,通过对比实际发电量与基于实时气象条件理论计算出的发电量,可以快速诊断出系统是否存在组件衰减、…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