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雷军“豪赌”造车与芯片:1050亿造车费、135亿芯片投入,压力之下见决心

时间:2025-09-30 09:40:46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近日,雷军关于“供养两个大学生”的言论引发广泛关注。这位曾登顶中国首富的企业家公开表示,同时承担两个“孩子”的大学费用让他倍感压力。而他所指的“孩子”,实则是小米集团正在全力推进的造车项目与芯片研发业务,这两项被视为小米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

根据最新公布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数据,雷军当前身家达435亿美元,较去年大幅增长326亿美元。这一财富跃升主要得益于小米集团股价回升及SU7车型交付带来的市场信心提振。今年3月,其身家一度突破900亿美元,短暂问鼎中国首富宝座。然而,在光鲜的财富数字背后,雷军正面临着造车与芯片研发两大烧钱业务的双重考验。

小米造车项目的投入规模远超行业预期。截至今年3月,该业务五年累计投入已达1050亿元,其中仅SU7车型的研发费用就超过300亿元。今年单年计划再投300亿元,未来五年更将追加2000亿元研发预算。尽管第二季度集团整体净利润达108亿元,但汽车业务仍亏损18亿元。不过,随着SU7 Ultra顶配车型三天锁单1万辆,高端市场接受度得到验证,小米汽车有望在下半年实现单季盈利。

在9月19日的大规模召回事件中,小米一次性召回116887辆已售新车。这场代价高昂的“安全必修课”,凸显出跨界造车玩家在规模化交付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雷军坦言,作为“家长”确实压力巨大,但小米仍以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成本实现了量产奇迹——相比恒大1100亿元投入仅交付1389台,小米的造车效率堪称行业标杆。

芯片研发则是雷军布局的另一战略高地。今年5月,小米自研的“玄戒”芯片累计投入已超135亿元,3月发布的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单次研发成本高达10亿美元。尽管流片多次失败,小米仍坚持投入,目前造芯业务年度研发预算超60亿元,研发团队规模达2500人。据测算,仅团队薪资支出每年就超过12亿元,若计入高端人才薪酬,人力成本更将突破30亿元。

这两大烧钱业务的技术突破正在重塑小米的产业格局。SU7车型搭载的完全自研主驱电机已实现大规模量产,转速创行业新高;玄戒芯片的推出使小米成为全球第四家掌握3nm手机芯片技术的企业。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米通过生态协同策略,将汽车车机系统与MIUI深度打通,手机业务与新业务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雷军的战略布局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从2010年进军智能手机,到2013年布局IoT,再到2021年跨界造车、2023年投身芯片,每次“All in”都精准踩中行业变革节点。这种战略定力在最新演讲中再次得到印证——以《改变》为主题的第六次年度演讲中,雷军宣布小米17系列将首次对标苹果,推出三款机型并首发3nm工艺芯片,同时聚焦玄戒芯片十年研发与汽车业务逆袭。

面对持续的资金投入压力,小米展现出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今年3月,公司通过配售股份成功筹资425亿港元,明确将资金用于电动汽车和芯片业务。这种将生态、用户、资金集中压强的策略,正在突破技术壁垒的道路上发挥关键作用。正如雷军在演讲中引用的朋友案例:凡客创始人陈年在SU7成功发布后重振旗鼓,带领团队转型直播电商并取得突破,这印证了“五十岁正是闯的年纪”的奋斗精神。

从财务数据看,小米的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攀升。2020年研发费用92.56亿元,占总营收3.7%;到2024年已增至240.5亿元,占比达6.6%。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44.8亿元,同比增长36%。这种持续加码的技术投入,正在将小米推向全球硬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

更多热门内容
优必选智慧物流子公司再获3000万元大单,Walker系列订单总额近4.3亿
瑞财经 吴文婷 9月29日,据优必选发布,优必选智慧物流子公司UQI优奇与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奇股份”)于近日正式签订采购合同。 天奇股份将采购总价3000万元的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

2025-09-30

阿里云峰会聚焦AI时代中企出海,携成功案例与服务体系共探全球新机遇
峰会汇聚了财经作家吴晓波,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以及安克创新、禾观科技、多点数智等出海领军企业代表及专家,共同探讨在智能时代全球化趋势下,中国企业如何借助云计算和AI技术拓展海外机…

2025-09-30

从传统分销到产业互联网标杆,云汉芯城曾烨:以数字化重构电子供应链
如今,这个选择已被证明具有前瞻性:2011年曾烨把线下分销公司整体搬上云端,成为国内最早“啃元器件长尾采购硬骨头”的线上玩家;14年后,云汉芯城以15.89万家企业客户、69.65万平台注册用户、年峰值订单…

2025-09-30

清华团队固态电池研究获突破,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登国际顶刊《自然》
车东西9月28日消息,日前,清华大学化工系张强教授团队拿出固态电池研发最新进展,合作提出“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设计新策略,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 此次研究中电池的设计方案极具实用性且颇为前沿,采…

2025-09-30

从追随到引领:Rokid乐奇如何推动AI眼镜赛道中国力量崛起
创新没有黑魔法事实上,从 Rokid 乐奇身上最能看出,中国 AI 眼镜能够从追随到引领,并不是一夜之间的「奇迹」,而是十年来在 AR光学显示、AI 技术和人机交互等方面的厚积薄发,是技术积累与产品理解的…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