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睡眠中的大脑“维修工”:快速眼动期助力记忆清理与效率提升

时间:2025-09-30 10:38:22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最新神经科学研究揭示,睡眠期间的大脑并非处于休眠状态,而是启动了精密的自我修复机制。通过高分辨率脑成像技术,科学家首次捕捉到快速眼动睡眠期的特殊生理活动:脑脊液循环速度较清醒时提升60%,形成高效的代谢废物清除系统,如同为大脑配备了一台"生物清洁机"。

在深度睡眠阶段,神经元突触会经历动态重塑过程。研究显示,大脑会选择性强化与记忆巩固、技能学习相关的神经连接,同时剪除冗余突触。这种"修剪-强化"的双向调节机制,既保证了关键记忆的持久存储,又避免了神经网络的过度冗余。科学家将此过程类比为园艺师的修剪艺术——去除枯枝败叶,才能让主干枝叶更加繁茂。

记忆系统的优化同样发生在睡眠期间。实验表明,睡眠中的大脑会对存储的记忆进行"重新编码",建立更高效的信息索引网络。这种机制类似于计算机系统的碎片整理,通过优化记忆存储结构,使后续信息检索速度提升近40%。这也是为何经过充足睡眠后,人们能更清晰地回忆细节、更高效地解决复杂问题。

睡眠剥夺的危害在实验中得到了量化验证。持续48小时不眠的实验对象,其工作记忆容量下降35%,决策失误率增加2倍。神经影像显示,这些受试者的大脑代谢废物堆积量达到正常水平的3倍,突触可塑性显著降低。研究负责人指出,睡眠不足实质上是让大脑持续处于"带病运行"状态,长期累积将导致不可逆的认知损伤。

这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为理解睡眠的认知功能提供了分子层面的证据。研究者强调,每个深度睡眠周期都是大脑的"系统维护时间",建议成年人保持每日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以维持神经系统的最佳运行状态。随着研究的深入,睡眠干预可能成为提升学习效率、延缓认知衰退的新途径。

更多热门内容
莫斯科国立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科研成果竞争力特色对比分析
这种国际化的学术环境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交流机会,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术竞争力和国际视野。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南洋理工大学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方面更为突出,注重与产业界的合作,将研究成果转…

2025-09-30

​嘉兴高速国庆前夕启用无人机蜂巢巡检系统 空地结合守护出行路​
(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昨天,一架无人机从桐乡屠甸高速收费站机巢起飞,按照预定路线对高速公路进行巡视。 国庆前夕,浙江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嘉兴管理中心首次投用6套具备自动起降、巡航与喊话功能的无人机…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