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行业迎来一项突破性进展——中国科研团队通过茶叶提取物成功修复废旧锂离子电池,使其性能接近全新水平。这项由合肥、深圳、苏州三地研究人员联合完成的研究,为解决废旧电池回收难题提供了创新方案。
传统废旧锂离子电池处理面临两大困境:以磷酸铁锂(LiFePO)为阴极的主流电池几乎不含贵金属,导致回收经济性差;现有技术仅能提取原材料,无法直接修复成可用电极。研究团队通过分子级修复技术,首次实现了废旧电池的"再生"而非简单拆解。
核心突破在于利用茶叶中的多酚化合物作为电子供体。这种天然物质能精准还原电池阴极中失效的铁离子,同时修复晶体结构缺陷。研究人员创造性地添加铝和磷酸盐混合物,在受损的碳保护层表面形成新的导电层,重建了离子传输通道。实验数据显示,修复后的电池经过4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超过90%。
该技术具有显著优势:相比传统回收工艺,直接再生法可减少70%的能源消耗;修复后的电池性能与新品差异不足5%,完全满足电动汽车使用需求;整个过程不产生有害废弃物,符合绿色制造标准。研究团队已着手开发配套的自动化修复设备。
目前研究团队正与多家电池企业合作,计划在两年内建成首条中试生产线。该技术若实现规模化应用,每年可减少数百万吨废旧电池填埋,同时降低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约15%。研究人员表示,后续将优化修复工艺,探索其在三元锂、钴酸锂等电池体系中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