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线下转向,“内容+实体”的创作模式成为2025年行业最显著的共识。从文旅类真人秀到经营类综艺,综艺IP与线下场景的深度融合,不仅重构了内容创作逻辑,更催生出全新的文化消费生态。
文旅类综艺的爆发式增长成为首要特征。《一路繁花》系列与《花儿与少年7》通过镜头语言将泸沽湖、大理等旅游地转化为热门打卡地,社交媒体上“跟着综艺去旅行”的攻略分享层出不穷。这种内容与实体的双向赋能,使综艺从单纯的娱乐产品升级为文旅产业的重要推手。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泸沽湖景区接待量同比增长42.93%,印证了“内容种草”对线下消费的直接拉动效应。
经营类综艺的复兴则展现出更丰富的创新维度。《种地吧》第三季与衍生综艺《你好种地少年3》持续点燃“种地热”,年轻观众通过节目重新认识乡村与农业;《微笑一号店》以全链路解析咖啡店创业流程,精准切中年轻人开店创业的需求;《灿烂的市集》通过多维度呈现市集文化,让“市集慢闪”成为青年文化的新符号;而《巴黎合伙人》直接在巴黎开设实体店铺,带动国货出海热潮。这些节目突破传统棚综限制,将内容创作扎根于真实经营场景。
棚内综艺的转型更具标志性意义。女性向综艺将舞台搬至户外,通过自然景观展现女性力量;“大侦探”系列创新采用“先旅游后破案”模式,在马耳他展开跨国推理。这种转变背后,是综艺行业对流量见顶的主动突围——当线上增长遭遇瓶颈,线下场景成为激活内容价值的新战场。
年轻消费群体的行为变迁是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当下青年追求“有内容、有情绪、有社交”的线下体验,沉浸式场景与情感共鸣成为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综艺作为潮流文化的引领者,通过IP故事构建情感联结,再以实体场景完成体验落地,精准对接了年轻群体的需求升级。例如《灿烂的市集》记录主理人从零打造市集的全过程,既呈现项目策划的“云工作”体验,又深入挖掘摊主的人生故事,使市集成为承载情绪价值的社交空间。
真实叙事与纪实手法成为内容创新的重要方向。节目摒弃刻意剧本,通过全程记录嘉宾在实体场景中的真实反应,既展现有温度的细节,又拆解背后的运营逻辑。这种创作方式让观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产生强烈的体验欲望。《微笑一号店》中35位“微笑店员”参与产品研发与门店运营,将创业过程转化为可视、可触达的实体体验,节目播出三个月内各门店累计售出超8万杯咖啡,印证了内容与实体融合的商业潜力。
商业化模式的革新同样引人注目。“内容即渠道”的趋势下,综艺IP与品牌营销形成深度绑定。以《灿烂的市集》为例,总冠名商三得利乌龙茶通过摊位置入、互动游戏、独家食谱开发等多元化方式,实现“内容种草-场景体验-即时消费”的全链路贯通。节目暂停广告页面设置跳转购买链接,解决品牌曝光与转化脱节的痛点。这种创新模式为品牌提供了高契合度的植入场景,使营销从屏幕内延伸至真实社交空间。
实体场景的落地效应持续放大。杭州三墩镇后陡门因《种地吧》成为网红打卡地,并落地“种地星球”文旅项目;《微笑一号店》哈尔滨店铺引发全城关注,获得多家官方媒体推荐;《灿烂的市集》带动长沙、成都市集打卡热,形成新的城市旅游线路。这些案例表明,综艺IP不仅能激活地方经济,更能通过情感联结创造长期价值。
在这场变革中,平台方的战略布局尤为关键。爱奇艺通过《微笑一号店》《灿烂的市集》等项目打造真实场景,同时在扬州、开封等地落地“小型化、强互动、快迭代”的主题乐园,形成“线上种草、线下激活”的完整生态。这种深耕内容与体验融合的策略,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商业样本,推动综艺从娱乐产品升级为文化消费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