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工贸职业学院迎来一位特殊嘉宾——“大国工匠”张勇。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及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张勇受邀走进校园,通过主题讲座、实地参观和座谈交流等形式,为师生带来一场关于“技艺传承与匠心智造”的深度分享。
在勒系琳校长等校领导的陪同下,张勇首先参观了学校的汽车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高铁乘务实训基地及一品鲜产教融合中心。随后,他为1032名师生带来题为“大山里的航天精神——技艺传承与匠心智造”的专题讲座。讲座中,张勇结合自身30余年的行业经验,从“航天精神的核心内涵”“技艺传承的当代路径”“职业院校学生的匠心智造践行方向”三个维度展开系统阐述。
他通过真实案例,将航天领域的匠心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职业成长启示。例如,他提到某航天零件加工中0.01毫米的精度要求,强调“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工匠态度;又以某企业“招之能用、用之能战”的用人标准,指出职业院校需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这些生动案例引发师生强烈共鸣,现场不时响起掌声。
讲座结束后,张勇与40余名教师代表在401会议室展开深入交流。针对教师提出的“专业建设如何对接企业需求”“课程改革如何体现工匠精神”等问题,他结合自身参与大国工匠培育的实践,提出具体建议:职业院校应引导学生提前建立职业认知,将就业观与成才观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同时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教师企业跟岗、学生实践实习等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当被问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匠心精神”时,张勇分享了一个细节:他曾在某航天企业看到,老师傅为指导青年工人打磨零件,连续三天守在机床旁,手把手纠正动作。“这种言传身教,就是匠心传承的最好方式。”他表示,愿意为学校提供教师企业实践、学生竞赛指导等支持,助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与座谈的教师代表纷纷表示,此次交流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机电工程系教师李某提到:“张勇大师强调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让我们重新思考实训课程的设置。”而经济管理系教师王某则表示:“他关于‘职业认知前置’的建议,对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很有启发。”
据悉,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完善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