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技术席卷全球,音乐创作领域也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一位来自内蒙古包头市的非专业人士王悦,凭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热情,以AI音乐创作者身份登上芒果TV原创音乐综艺舞台,成为国内首位参与真人音乐竞赛的AI唱作人,引发业界对音乐创作未来走向的深度思考。
这位自称"音乐门外汉"的参赛者,本职工作与农牧业相关,既无专业音乐教育背景,也未系统学习过AI技术。2022年末ChatGPT引发的技术浪潮,促使他开始自学人工智能应用,并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技术心得。2023年音乐生成模型Suno的发布,成为其创作生涯的转折点。经过半年技术积累,他不仅掌握了从歌词生成到音乐合成的完整流程,更创造性地运用视频生成模型打造出虚拟歌手Ailee,为AI音乐赋予可视化载体。
在《原创新声2025》节目录制过程中,王悦的参赛经历充满戏剧性。初赛阶段,其运用ChatGPT生成歌词、Suno创作旋律、Midjourney设计视觉元素、多款视频模型制作MV的作品,引发评委团关于技术伦理的激烈讨论。节目组最终突破常规,以"直通卡"形式保障其晋级,既维护竞赛公平性,又为AI音乐提供展示窗口。这种创新处理方式,折射出传统音乐圈对新兴技术的审慎接纳。
AI创作过程的复杂性远超外界想象。据王悦透露,每首作品需经历海量素材筛选:从生成2000余个音乐片段中精选不足20个可用素材,通过反复拼接调整形成完整曲目。这种"技术抽卡"模式,既展现了AI的高效生成能力,也暴露出当前模型在审美把控与情感表达方面的局限。即便经过两周精心打磨,其作品在现场演出时仍难以复制真人演唱的情感张力,观众反馈呈现明显两极分化。
节目中的主动退赛决定,凸显出技术先行者面临的伦理困境。王悦坦言,当AI作品质量达到"碾压真人"标准时,继续参赛将破坏竞赛公平性。这种自我约束背后,是对技术发展阶段的清醒认知——当前AI音乐在现场感染力、情感传递等维度,仍与人类创作者存在本质差距。其参赛目标已通过节目实现:不仅获得专业音乐圈认可,更受邀参与高校音乐展演,完成从技术爱好者到音乐创作者的跨界转型。
音乐产业的变革浪潮已不可逆转。部分音乐公司开始采用人机协作创作模式,部分作品在流媒体平台取得优异成绩。但技术普及同时带来版权争议,2024年海外三大唱片公司对音乐生成模型的集体诉讼,迫使行业重新审视训练数据合法性。这场持续半年的法律博弈最终转向授权谈判,标志着AI音乐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国内监管层面也在加速完善。2025年9月实施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明确要求对AI生成内容进行标识管理,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技术层面,音乐生成模型持续迭代,最新发布的Suno V5虽被冠以"最强"称号,但创作者群体已形成共识:技术工具化背景下,人类创作者的审美判断与情感注入愈发珍贵。
在近期节目返场表演中,王悦尝试让真人歌手演绎AI作品,结果印证其此前判断——完美技术参数与人类艺术表达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实践探索正在重塑行业认知:AI不是替代创作者的威胁,而是拓展艺术边界的催化剂。正如音乐产业分析师范志辉所言,技术浪潮将淘汰低质创作,同时为具备独特艺术视角的创作者提供更大发挥空间,人机协作的新生态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