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曾经历破产重整的老牌摩托车企业,正与一位出身“AI独角兽”的创业者以及吉利集团联手,在港交所掀起一场资本新风暴。脱胎于力帆的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正式递交上市申请,这家年营收近70亿元的企业,过去两年累计亏损达5.92亿元,其背后却站着吉利李书福与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这对特殊组合。
力帆的传奇始于1992年。创始人尹明善从文化领域跨界制造业,带领企业从摩托车发动机生产起步,不仅将产品销往东南亚,更在2010年成为“民营汽车第一股”。巅峰时期,这家企业年产销摩托车发动机184万台,尹明善也以72岁高龄登顶“重庆首富”。然而市场变迁中,力帆逐渐陷入困境:2019年净利润大幅下滑,2020年资产负债率飙至85%,最终走向破产重整。
转折发生在2020年。由吉利与重庆两江新区共同设立的满江红基金接手力帆,持股29.85%成为控股股东。这家基金的股权结构中,吉利持股50.94%,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持股36.18%。入主后,吉利保留摩托车业务基本盘,同时推出“睿蓝”新能源汽车品牌,并联合打造“枫叶”换电品牌,既面向C端消费者,也为吉利旗下曹操出行定制网约车。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吉利始终是千里科技最大客户与供应商,采购额占比最高超50%,销售收入占比长期维持30%以上。
真正让这家企业焕发新生的,是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的加入。这位1988年出生的安徽芜湖人,18岁以中考状元身份进入芜湖一中理科实验班,2006年通过清华自主招生考入自动化专业,并入选“姚班”——这个汇聚清华半数英才的班级,让他结识了后来共同创业的唐文斌与杨沐。赴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智能传感硕士后,印奇于2011年回国创立旷视科技,将其打造成与商汤、云从、依图并称的“AI四小龙”。尽管2019年启动的港股与科创板上市计划历经四年无果,累计亏损超41亿元,但他并未止步。
2024年7月,印奇通过旗下公司收购力帆19.91%股份,四个月后正式出任董事长。这位被李书福评价为“一见如故”的创业者,迅速将千里科技战略转向“AI+车”领域。2025年6月,公司联合吉利与旷视系智能驾驶企业迈驰成立“千里智驾”,其中迈驰正是旷视科技2021年成立的智能驾驶公司。招股书显示,印奇在H股上市前持股19.91%,按当前股价计算身价已超百亿元。
吉利不仅提供业务支持,更引来战略投资者。今年9月,梅赛德斯-奔驰以13.39亿元受让3%股份,成为第五大股东。从吉利独家支持到奔驰加入,千里科技的“朋友圈”持续扩容。但财务数据揭示着转型阵痛: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86.27亿元波动至69.64亿元,毛利率在4.1%至8.2%间徘徊,同期净利润累计亏损5.92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0%至41.49亿元,但毛利率降至5.5%,亏损扩大至1.16亿元。
面对挑战,千里科技将未来押注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与Robotaxi三大方向。研发投入从2022年的9070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4.07亿元,2025年上半年已投入2.88亿元。此次IPO募资将主要用于AI战略推进、技术储备与产业链整合。股权结构中,满江红基金持股29.85%为控股股东,印奇旗下公司持股19.91%,力帆控股持股13.68%。值得注意的是,力帆控股由中国建设银行间接持股67%,创始人尹明善已无持股。
智能驾驶商业化之路充满挑战。地平线近三年半累计亏损超220亿元,希迪智驾同期亏损亦达8.21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指出,自动驾驶需经历产品孵化、社会接受与市场创新三期,要让公众接受无人驾驶仍需时日。从AI到智能驾驶,从旷视科技到千里科技,印奇的二次创业正面临资本市场与盈利能力的双重考验。这场由产业资本与技术团队共同主导的资本实验,能否在港交所书写新篇章,仍待时间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