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米K90系列因内存版本定价差异引发市场关注。该系列标准版12GB+256GB版本最初定价2599元,而12GB+512GB版本价格直接跃升至3199元,两者存储容量差仅256GB却形成600元价差。次日,小米集团创始人及手机业务负责人相继发布降价说明,指出内存成本上涨是主要诱因。据供应链信息,红米K90系列存储芯片主要采购自SK海力士与三星两家企业。
存储芯片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调整。集邦咨询数据显示,三星电子、SK海力士及美光三大厂商将产能向高阶服务器DRAM和HBM产品倾斜,导致消费电子设备所需存储芯片供应趋紧。该机构9月预测四季度传统制程DRAM价格将上涨8%-13%,10月修正为18%-23%,并警告后续可能继续上调。这种产能分配策略直接冲击手机、PC等终端产品的成本结构。
两家韩国存储巨头最新财报印证行业景气。三星电子三季度营收达86.1万亿韩元,同比增长8.85%,营业利润12.2万亿韩元创近三年新高,环比激增160%。SK海力士表现更为突出,同期营收24.45万亿韩元,营业利润11.38万亿韩元,均刷新历史纪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SK海力士已提前锁定2026年全部DRAM和NAND产能订单,预计明年DRAM出货量增长超20%,HBM供应紧张态势将持续至2027年。
供需失衡成为价格上涨核心推手。行业分析师指出,存储厂商主动调整产能结构,削减传统DDR4和NAND产量,转而扩大DDR5、HBM等高附加值产品布局。与此同时,AI技术革命催生的算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全球云服务商、AI企业和数据中心对存储芯片的采购量急剧上升。这种供给端收缩与需求端扩张的双重作用,导致市场出现显著供需缺口。
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称,存储行业将进入为期数年的"超级周期",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美元。这种由AI驱动的周期与以往库存波动形成的周期截然不同,具有更强的持续性和增长潜力。对于国内存储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突破国际技术壁垒的历史机遇。
国内产业链正抓住窗口期实现跨越发展。万德数据显示,存储器指数近一年收益率达98.92%,近三个月涨幅59.42%。A股市场表现尤为亮眼,佰维存储股价年内上涨118.96%,市值突破600亿元;江波龙年初至今涨幅达229.07%,近两个交易日盘中多次触及涨停。这种集体上扬态势,反映出国产存储企业在行业变革中的价值重估。
江波龙最新财报揭示产业升级路径。该公司前三季度营收167.34亿元,净利润7.13亿元,其中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长1994.4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9.22亿元,同比增长183.43%,显示盈利质量显著提升。技术突破方面,自研主控芯片部署量突破1亿颗,UFS4.1产品已与闪迪达成战略合作,企业级存储产品完成与鲲鹏、海光等国产CPU平台的兼容适配。
在市场拓展层面,江波龙形成多维增长格局。企业级业务通过自研技术参与大客户标案,客户结构持续优化;Lexar品牌全球影响力提升带动海外业务增长;巴西子公司Zilia依托本地制造能力扩大市场份额。产品创新方面,SOCAMM低功耗内存模块带宽较传统产品提升2.5倍,延迟降低20%,QLC eMMC产品已应用于荣耀、中兴等品牌终端设备。
行业格局重构进程加速。国信证券分析指出,江波龙成为国内少数具备"eSSD+RDIMM"产品组合供应能力的企业,其企业级PCIe SSD已进入头部互联网企业供应链。随着国内云厂商资本支出增加,存储产业正从性价比竞争转向技术驱动发展,这种转变不仅推动企业营收增长,更为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创造战略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