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近日就YU7车型上市后引发的质量与安全咨询作出专项回应,重点披露了电池系统的多重防护技术。该品牌宣布YU7全系电池包采用16层以上硬核防护结构,防护层级达到行业领先标准,并通过多项创新设计构建起立体化安全体系。
在底部防护领域,工程师团队设计了三重递进式保护机制。底盘前部配置的1500MPa高强度防刮横梁构成首道防线,可有效抵御路面石块冲击;电池包前缘新增的吸能结构作为第二道防线,能吸收常规碰撞能量;最核心的第三道防线采用与SU7 Ultra同源的特种防护涂层,其耐刮擦性能较传统PVC材料提升10倍,耐穿刺强度增强13倍,即使发生底部刮擦也能最大限度保护电芯。
技术团队特别强调,所有在售车型的电池系统均遵循2025年新国标开发。SU7系列与YU7车型搭载的电池包不仅通过严苛测试,更在结构创新上取得突破。其中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成为核心亮点,该技术将电池组直接集成至底盘框架,实现空间利用率与结构强度的双重提升。
CTB技术的创新体现在多个维度:电池上盖板同时承担车身地板与座椅横梁功能,高强度钢材使用比例达95%,确保能稳定承载乘员重量。这种设计使YU7车身扭转刚度达到47610Nm/deg,远超同级竞品。在热管理方面,电芯泄压阀采用特殊朝向设计,即使发生单电芯热失控,高温气体也不会向乘员舱扩散。
空间优化是CTB技术的另一大优势。通过消除传统电池包的独立外壳结构,该技术使电池体积效率显著提升,在相同车身尺寸下可布置更大容量电芯。这种改进直接转化为续航能力的提升,为消费者带来更持久的驾驶里程。
目前多家新能源车企已跟进CTB技术路线,但小米通过材料科学与结构工程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其电池系统在安全防护、空间利用、结构强度三个维度的综合表现,正在重塑电动汽车的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