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第八季《向往的生活》温暖回归,观众们再次跟随黄磊、何炅、张艺兴等嘉宾的脚步,逃离喧嚣都市,体验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与此同时,绿源电动车以“十年骑行搭档”身份亮相,延续了与节目IP的深度合作。在营销追求短平快的当下,绿源与《向往的生活》达成了战略共鸣,共同探索出一条从“流量曝光”到“信任沉淀”的品牌建设新路径。

长线IP与长效产品的价值共鸣
《向往的生活》在25-34岁人群中收视占比最高,达25.89%,高度契合绿源目标客群。这种受众的高度重合,为品牌植入的精准触达奠定了基础。
但两者的合作远不止于人群匹配,更在于内在价值观的契合。当《向往的生活》倡导“慢生活”理念时,绿源则提出了“耐用”的产品主张——这不仅是一种产品特性,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绿源集团副总裁倪博原曾指出:“消费者要的不是绝对低价,而是痛点解决方案。”这种用户导向的思维,与《向往的生活》呈现的真实、贴近生活的内容特质不谋而合。在短视营销泛滥的背景下,两者都选择了长期价值而非短期利益,这也成为他们能够持续合作十年的牢固基础。
从流量到信任:耐用技术的情绪连接
绿源敢于喊出“一部车骑10年”的底气,来源于其液冷电机、数字化电池系统等核心专利技术构建的差异化竞争壁垒。
具体而言,绿源液冷电机通过冷却液循环降温,延缓电池老化,使电机寿命达到传统电机的3-5倍,且提供10年质保。而数字化电池养护系统则通过AI智能养护技术,攻克了低温续航衰减难题,实现电池3年质保。

在节目中,绿源通过自然互动与场景化运用,结合软广与硬广,实现了产品的多频次曝光与多角度解读。无论是嘉宾真实的骑行体验,还是节目中简短的产品功能介绍,都巧妙地将“绿源液冷电动车,一部车骑10年”的品牌定位植入观众心中。
这种植入不是生硬的广告推送,而是通过情感连接建立品牌认知。智能化不仅是功能便捷,更是情绪连接的纽带。当智能化成为行业普遍卖点时,绿源的智能系统却专注于“让核心部件更聪明地工作”,通过实时响应用户习惯、优化骑行体验,让用户感受到车辆的“懂我”与“进化”。这份由技术理性托底、由情感共鸣催生的信任,正是品牌价值循环的起点。
信任沉淀:从品牌曝光到销量转化的良性循环
绿源与《向往的生活》的合作,远不止于品牌Logo的持续曝光,其更深层的价值在于完成了一个从建立情感到建立信任,最终触发购买决策的完整价值闭环。
这种信任的沉淀,首先通过直观的市场数据显现出来。节目播出期间,绿源的百度搜索指数屡次冲高,社交媒体上“被节目种草的电动车”等用户自发讨论不绝于耳。更有趣的是,当节目中出现具体车型时,弹幕上常常涌现出“这是绿源哪款车?”、“想去了解一下”等互动内容。这些实时反馈,正是观众从被动观看到主动探索的关键转变,标志着品牌信息已成功穿透屏幕,引发了真正的兴趣。

然而,兴趣仅是开端,信任才是转化的基石。当观众带着从节目中获得的好感走进绿源线下门店,或在线搜索“同款”车型时,他们购买的不仅仅是一辆电动车,更是一种对“向往的生活”的情感投射,以及对一个承诺“一部车骑10年”的品牌的信任。这种由品牌情感背书所催生的信任,极大地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使得品牌美誉度高效地转化为市场认购率。
在营销层面,绿源通过“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战略,构建了“流量反哺”生态体系。
线上通过总部直播基地打造品牌势能,线下以全国超万家智慧门店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形成“3公里即时服务生态圈”,重构用户从购买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体验。从“一部车”到“全场景服务”,绿源已完成从“制造”到“智造+服务”的蜕变。
绿源与《向往的生活》用合作证明:真正的品牌价值,源于对用户需求的长期洞察、对产品品质的持续打磨、对情感连接的深度经营。这种“长效主义”不仅重塑了品牌营销的范式,更指向一个真相——在快节奏的时代,慢下来沉淀的信任,才是品牌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