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比特币矿企迎来股价大幅上涨,背后两大关键因素成为主要推手:加密货币市场价格攀升,以及企业向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领域的战略转型。这一双重利好不仅短期提振市场信心,更可能从根本上重塑行业长期投资逻辑。
在比特币价格刷新阶段性高点、企业业务多元化消息的双重刺激下,多家矿企股价在盘前交易中表现亮眼。其中,Bitfarms与Iren涨幅分别达11.85%和11.60%,Hive Digital Technologies上涨6.82%,TeraWulf、CleanSpark及BitFuFu等企业也录得不同程度涨幅。
支撑股价攀升的核心动力来自两方面。其一,比特币价格走强直接提升了矿企挖矿业务的利润空间和资产估值;其二,市场对矿企向AI数据中心领域拓展的预期持续升温,为其开辟了独立于加密货币周期的新增长路径。
华尔街正密切关注这一战略转型。分析指出,矿企在电力基础设施方面的既有优势,使其成为满足AI行业爆发式电力需求的关键参与者。这种转型可能推动市场对矿企价值的重新评估,推动其从单纯的加密货币概念股,升级为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核心供应商。
AI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引发对电力的巨大需求,而电力供应已成为制约行业扩张的瓶颈。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显示,预计2025至2028年间,仅美国数据中心就将面临45吉瓦的电力缺口。新建电力项目从审批到并网需数年时间,难以匹配AI行业迫切的电力需求,“获取电力”已成为数据中心项目延期的主要原因。
在此背景下,比特币矿企的电力资源优势愈发凸显。其已获批的电网接入权限和大规模电力供应能力,可帮助AI企业绕过漫长的审批流程,快速部署算力。摩根士丹利认为,对于寻求快速扩张的AI企业而言,矿企是“获取电力效率最高、执行风险最低”的合作对象。
当前,市场对矿企的估值仍集中于挖矿业务,却可能低估了其作为“电力资产”的潜在价值。摩根士丹利强调,“企业价值/瓦特”(EV/Watt)是评估此类企业价值的关键指标,但市场尚未充分重视。数据显示,美国矿企已投入运营的大型站点达6.3吉瓦,另有2.5吉瓦在建产能,其当前“企业价值/瓦特”远低于作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潜在价值,为投资者提供了显著的价值错配机会。
将矿场改造为AI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与矿企完善电力基础设施的时间线高度契合,可为AI企业提供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这种转型不仅缩短了项目落地时间,更通过电力资源的再利用,创造了新的价值增长点。
摩根士丹利通过模型测算发现,将100兆瓦矿场改建为“带电外壳”数据中心(提供场地、电力和冷却,不包含芯片和服务器),再长期租赁给客户,可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若租户为大型云服务商,项目可创造约5.19美元/瓦的股权价值;若租户为新兴云服务商,股权价值可提升至约7.81美元/瓦。
该模型显示,约5至8美元/瓦的价值创造潜力,远超当前许多比特币矿业股的交易水平。这种业务模式采用项目融资,杠杆率高,且避免了直接持有芯片的技术和商业风险,对矿企、AI企业和投资者均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