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新势力近期的订单宣传乱象引发了广泛质疑。部分品牌官宣造车不足一个月便宣称斩获超150亿元订单,但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市场对订单真实性的质疑声浪持续高涨。面对这一行业痛点,赛力斯以全新问界M7为突破口,通过供应链深度整合与生产体系革新,打响了一场“交付实力战”。
赛力斯向核心供应商下达的“死命令”成为行业焦点。要求全新问界M7在10月28日前实现1200辆/天的交付能力,这一指令背后是华为ADS 2.0智能驾驶系统的技术支撑。该系统基于BEV+GOD2.0+RCR2.0架构,突破了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其中GOD2.0算法可识别白名单外的异形物体,障碍物识别率达99.9%。这套系统在问界M7小改款车型上首次搭载后,迅速推动鸿蒙智行品牌进入市场主流视野。
技术迭代带来的市场效应在问界M9和M8上得到延续。M9作为旗舰车型,集成了十屏鸿蒙座舱、百万像素智慧大灯、途灵智能底盘等十大黑科技;M8则延续了“技术越级”策略,分别成为50万级和40万级市场的销量冠军。全新问界M7作为30万级市场的战略车型,更是在机械素质层面实现突破:全铝合金双叉臂前悬、五连杆独立后悬以及双腔闭式空气悬架的搭载,使其机械性能达到同级标杆水平。
赛力斯的交付自信源于生产体系的全面升级。投资40亿元打造的凤凰超级工厂配备3000余台工业机器人,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100%,从焊接到总装实现全流程智能化。这种生产模式在问界M7上市72小时内即完成首批交付,兑现了“发布即交付”的承诺。与传统车企产能爬坡的阵痛不同,赛力斯通过数字化管理将生产效率提升至新高度。
供应链管理成为保障交付的关键环节。赛力斯向核心供应商派驻专属团队,实时解决工艺偏差、原材料短缺等问题。对于电池、底盘等关键部件,在工厂周边建立“厂中厂”生产基地,将物流时间从3-5天缩短至数小时。这种深度整合模式不仅降低了运输损耗,更通过价值链联动实现采购端资源的高效调配。
头部新势力已集体进入“交付能力竞赛”阶段。理想汽车为i8和i6车型配备独立产线,确保高需求下的稳定供应;银河品牌依托吉利全球化供应链,通过模块化架构提升零部件通用率;尚界工厂以60亿元首期投资实现99.99%自动化率,引入华为极限品控标准将缺陷率控制在百万分之一。这些布局与00年代合资品牌的大规模建厂潮形成历史呼应,只是主角换成了新能源势力。
赛力斯的极限攻坚直指行业痛点。当“订单等半年”成为部分品牌的常态,无论是供应链组织能力不足还是刻意压低成本的“期货”策略,都在消耗消费者对新能源品牌的信任。赛力斯通过技术实力与生产体系的双重保障,将交付周期压缩至行业领先水平,这种改变正在重塑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期待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