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2025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三位学者开拓材料学新域 引领功能材料革新

时间:2025-10-08 20:42:31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北川进、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以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奥马尔·亚吉,以表彰三人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领域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这项突破性研究为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开辟了全新路径,相关成果已在能源存储、气体分离及环境治理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

金属有机框架(MOF)作为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中叶。1959年,日本化学家齐藤喜彦团队首次通过铜离子与有机二腈单元连接,制备出具有不同孔径的晶体结构。1964年,美国化学家约翰·贝勒提出"配位聚合物"概念,将这类含重复单元的拓展型结构与有机聚合物区分开来。1989年,罗布森教授与同事伯纳德·霍斯金斯提出"节点-连接"理论,通过铜离子与四氰基四苯甲烷配体的配位网络,实现了特定拓扑结构的定向设计,为MOF的理性合成奠定基础。

三位获奖者的研究呈现明显的代际传承特征。现年88岁的罗布森教授自1966年起执教于墨尔本大学,其早期工作揭示了金属-配体相互作用在构建三维框架中的关键作用。1995年,美籍约旦裔化学家奥马尔·亚吉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首例基于联吡啶和铜离子的刚性框架,并首次提出"金属有机框架"术语。他开发的次级构造单元理论,通过引入带电有机配体显著提升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使永久多孔性成为MOF的标志性特征。

日本学者北川进教授的研究则推动了功能导向的框架设计。1997年,其团队发现金属吡啶配位聚合物在室温下对甲烷、氮气等气体具有可逆吸附能力,该成果催生了"多孔配位聚合物"概念。相较于强调结构刚性的MOF,PCP定义涵盖柔性框架等更广泛体系。2019年,北川进提出第三代、第四代PCP/MOF概念,将研究拓展至软多孔晶体、杂化框架等新型态,引入缺陷工程、非对称结构等创新维度。

在应用层面,MOF材料已展现出颠覆性潜力。德国巴斯夫公司率先实现MOF工业化生产,其产品应用于高压甲烷存储和催化反应。初创企业NovoMOF开发的MOF保鲜技术可将果蔬保质期延长三倍;Water Harvesting Inc.利用MOF材料从干燥空气中提取饮用水,单日产水量达10升/公斤材料。医疗领域,藤田诚教授开发的"结晶海绵"技术通过多孔框架固定小分子,成功实现毫克级有机物结构解析,将制药行业分子结构测定成本降低80%。

学术界普遍认为,此次诺贝尔奖授予MOF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自1999年HKUST-1和MOF-5两种经典三维刚性框架报道以来,全球已有5100余家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超2.7万篇。市场调研显示,MOF材料市场规模预计将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长,2024年产值将突破4亿美元。随着网格化学理论的完善,化学家正从原子级精度控制迈向框架级物质操控,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更多热门内容
高通收购Arduino:强强联合赋能开发者,UNO Q开启智能开发新篇章
通过将他们的开源精神与高通技术公司的领先产品和技术组合相结合,我们正在帮助数百万开发人员更快、更高效地创建智能解决方案,包括利用我们生态系统的规模实现全球商业化。” “与高通技术公司联手使我们能够加强对可访问…

2025-10-08

​2025人工智能与汽车生态大会启幕,共探汽车具身智能新未来​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具身智能作为前沿领域,正深刻影响并重塑众多行业,汽车产业便是其中之一。汽车具身智能的发展,不仅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还将推动整个汽车产业生态发生革命性变革,从车辆设计制造、自动驾…

2025-10-08

孙正义54亿美元押注ABB机器人,力推物理AI引领人类进化新篇章
孙正义对机器人投资充满热情,孙正义提出人工超级智能(ASI)的理念,他认为未来十年内,人工智能将比人类聪明一万倍。孙正义对机器人投资充满热情,孙正义提出人工超级智能(ASI)的理念,他认为未来十年内,人工智能…

202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