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钱塘江涌潮科考100余天:潮汐树成因揭秘 古海塘隐患精准排查

时间:2025-10-08 23:45:28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在浙江海宁,一场聚焦钱塘江生态与水利安全的科学考察活动近日公布了阶段性成果。这场由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主导的科考行动,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百余名科研人员持续开展百余天的全流域调研,覆盖了钱塘江涌潮、河口滩涂及历史海塘等关键区域。

科考团队首次运用多维度技术手段,对潮汐树的形成机制展开系统性研究。据项目负责人穆锦斌介绍,这种形似树木的水文地貌需要双重条件:广阔的滩涂为物质基础,潮汐动力则如同"自然画笔",通过涨落潮的周期性作用雕刻出独特纹理。"潮汐动力强弱不同,形成的树形结构也会产生显著差异。"穆锦斌指着现场展示的潮汐树影像解释道。

在历史海塘保护方面,科研人员创新采用"CT扫描"式检测技术,配合智能巡检机器人,对古海塘结构进行全方位"体检"。检测发现1603处表层隐患及332处深层隐患,包括沉降、裂缝等问题。穆锦斌表示:"通过三维建模和地质雷达探测,我们能够精准定位隐患位置,为后续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此次科考不仅深化了对钱塘江涌潮动态变化规律的认识,更为区域防洪工程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研究团队通过长期监测,构建了涌潮能量与景观形态的关联模型,相关成果将直接应用于海塘加固工程设计和生态保护方案制定。随着数据采集的持续推进,更多关于钱塘江生态系统的科学发现有望陆续公布。

更多热门内容
中国科学家突破固态电池“界面”瓶颈,多路径探索或加速量产进程
我们可以把电池内部的离子传输想象成在两地之间通勤,现在的液态电池好比是开着车在液态电解质这条“高速公路”上行驶,畅通无阻。 联合这两项技术,团队首次实现了零外压全固态金属锂软包电池稳定循环,这在全固态电池领…

202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