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复旦团队突破创新: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问世,产业化进程提速

时间:2025-10-09 00:45:42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周鹏-刘春森团队,在半导体存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了存储技术的速度极限,更实现了从实验室创新到产业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存储速度是当前集成电路领域的关键瓶颈。以大模型运行需求为例,存储单元需每秒处理上亿次操作,而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传统闪存虽能长期保存数据,但速度较芯片工作需求落后10万倍以上;最快存储器虽达纳秒级,却存在断电数据丢失的缺陷。团队自2018年起聚焦闪存提速难题,通过底层物理机制创新,构建全新理论框架,成功研制出速度达400皮秒的二维闪存器件“破晓”,较传统技术提升100万倍,相关成果已于今年4月发表于《自然》期刊。

突破性器件的产业化道路充满挑战。半导体晶体管从1947年诞生到1971年首颗CPU问世,历经24年技术迭代。二维半导体材料厚度仅1-3个原子层,与百微米级硅基工艺存在物理兼容难题。研究团队独创“长缨”集成框架,采用分离制造、高密度互连技术,实现二维存储电路与硅基电路的精准对接,芯片良率达94.3%,成功打通技术落地路径。

这项创新具有显著产业价值。非易失性存储器市场规模达600亿美元,其中闪存占据主导地位。二维-硅基混合架构芯片通过融合超快存储与成熟工艺优势,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提供高速可靠解决方案。研究团队负责人透露,计划用3-5年将芯片容量提升至百万级,随后推进产业化进程。

该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引发广泛关注。论文原定10月30日上线,因研究价值突出获《自然》编辑部提前发布邀请。团队通过“破晓”“长缨”等命名,彰显了推动中国半导体技术突破的决心。这项突破不仅为存储技术开辟新方向,更通过架构创新缩短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周期,为全球存储技术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更多热门内容
Gartner:2025年中国AI十大趋势,勾勒可持续创新发展蓝图
Gartner高级首席分析师费天祺表示:“中国在AI研发和部署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术,并且正凭借强大的设计、工程能力和日益完善的生态系统推动AI行业快速前进。 Gartne…

2025-10-09

科技与艺术交融!国内四家机器人乐队奏响多元场景音乐新乐章
该创新中心由浙江大学与杭州市余杭区联合共建,与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运营模式,自 2024 年 8月揭牌以来,便以场景智能为核心推进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落地。 2025 年 9 月,公…

2025-10-09

谷歌研发实力再显!AI去年斩获化学诺奖,量子计算今年又夺物理学奖
谷歌首席执行官Sundar Pichai迅速对此表示祝贺,并强调获奖者的研究为公司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的最新突破奠定了基础。John Martinis曾是谷歌的研究员,领导团队在2019年实现了“量子霸权”这…

202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