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中国科研团队攻克固态电池关键难题,为量产铺路产业推进或提速

时间:2025-10-10 02:17:06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近日,固态电池领域迎来重大技术突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黄学杰团队联合多家科研机构,成功研发出锂离子调控技术,有效攻克了全固态电池中电解质与锂电极界面接触不良的关键难题。该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被业界视为推动固态电池量产化的重要里程碑。

传统液态电池的结构可类比为夹心三明治:正负极如同两片面包,液态电解质则像流动的果酱,能充分浸润电极表面,确保能量顺畅传递。然而,固态电池需用干奶酪般的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层,虽能提升安全性(避免液态泄漏风险)并延长续航里程,却面临硬质材料间难以紧密贴合的挑战——微米级的缝隙会导致能量传输受阻,引发充电困难或短路问题。

此前,科学家试图通过外部加压(如“老虎钳”式机械挤压)强制贴合,但此法不仅增加电池体积,还限制了规模化应用。新技术的突破点在于引入碘离子作为“智能粘合剂”:这些离子能主动迁移至电极与电解质界面,形成动态导电层,自动填补微观空隙。实验显示,该技术可使界面接触面积提升90%以上,显著降低内阻,同时无需依赖笨重的外部加压装置。

这项技术被形象地称为“电极-电解质自动粘合胶水”,其意义在于突破了固态电池量产的核心障碍。业内人士指出,该成果可能加速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原计划2026年装车、2028年量产的时间表或大幅提前。多家车企已表达合作意向,试图抢占新一代动力电池技术制高点。

专家分析,固态电池的普及将重塑能源存储格局。其能量密度较液态电池提升30%以上,且彻底消除热失控风险,有望率先应用于高端电动汽车、储能电站及消费电子领域。随着技术迭代,成本下降后或全面替代传统电池,推动新能源产业进入新阶段。

更多热门内容
人形机器人:从工业到生活,多领域绽放价值,引领未来新趋势
同时,在一些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如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气体环境等,人形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工人进行作业,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安全风险。它们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效率的提升,还为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提供了新的途径…

2025-10-10

ABB拟54亿美元售机器人业务予软银,战略调整聚焦电气自动化领域
针对机器人业务出售一事,ABB集团董事长傅赛(PeterVoser)表示,软银的报价反映了机器人业务部门的长期实力,并将为ABB股东创造即时价值。 ABB在中国拥有研发、制造、销售和工程服务等全方位的业务…

2025-10-10

AI赋能服务升级:2025年优质客服系统必备的五大核心能力解析
本文将深度解析新一代客服系统必须具备的五项核心能力,并结合行业实践案例,探讨如何通过AI Agent驱动服务效率与体验的双重提升。它能理解复杂的意图,将任务拆解,调用工单系统或CRM等外部工具完成业务操作(如…

202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