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卸下字节跳动CEO职务的张一鸣,近日以全新身份重回公众视野。10月9日,由其联合发起的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这位新晋中国首富(身家4815.7亿元)不仅亲临现场致辞,更与施一公院士、徐汇区区长共同见证这一时刻。不同于常规的商业布局,此次他选择投身民办非营利教育领域,聚焦AI创新人才培养的举动,引发科技界与教育界的双重关注。
“很多优秀人才的潜力尚未被充分激发。”张一鸣在发言中直指教育痛点。他以机器学习领域的“过拟合”现象作比:部分应试强者如同被过度训练的模型,面对标准化问题游刃有余,却在新场景创新中束手无策。这种洞察源于其多年招聘经验——早在2016年,他就发现字节跳动顶尖算法工程师多出自上海交大俞勇教授执教的ACM班,该班级曾三度问鼎全球编程竞赛总冠军。为破解人才培养密码,张一鸣不仅专程赴交大请教,更资助了高校计算机教师奖励计划。
去年10月的深度对话成为转折点。当张一鸣向俞勇提出“共建小而精的创新机构”时,这位从教四十载的教育家仅问:“你是认真的?”二人随即达成共识。这个构想暗合美国欧林工学院模式——这所每年仅招80人的精英学院,通过实践驱动与跨学科融合,培养出可与MIT、斯坦福毕业生比肩的创新人才。
知春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堪称“教育革命”。首批14名预备研究员从800余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平均年龄16至18岁,选拔标准唯有“对计算机与AI的纯粹热爱”。展厅内陈列的敦煌古风AI游戏、火箭动力装置等作品,均出自这些少年之手。未来每年将招募30名全职学员,课程体系打破传统框架:无必修课、无KPI考核,学员需在科技史、数学、生物等“杂学”中培养跨领域思维,核心目标直指“独立思考与动手实践能力”。
“我们不追求速成,允许试错,鼓励用平常心面对不确定性。”张一鸣的育人理念与字节跳动崛起路径一脉相承。这种“长期主义”背后,是他对AI人才断层的深刻认知:当前教育体系重理论轻实践,企业需求重产出轻培养,而中间地带的创新人才孵化恰是关键缺口。命名“知春”更暗含深意——2012年,字节跳动正诞生于北京知春路的民宅,如今以相同名称重启创新引擎,意在从人才源头再造“从0到1”的突破。
这场由企业家与教育学家共同发起的“人才实验”,或将重塑中国AI创新生态。当首富的思考从商业版图转向教育本质,当实战经验与学术理论深度融合,其探索的不仅是14名少年的成长轨迹,更是中国科技突破“技术跟随”困局的可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