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业正经历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部分龙头企业已突破原有估值框架,向科技企业阵营迈进。从工业富联到立讯精密,再到蓝思科技,这些企业的市场定价逻辑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国际资本对其的认知已不再局限于传统代工范畴。
三个月前,蓝思科技完成港股IPO后股价持续攀升,截至最新交易日总市值突破1720亿港元,较发行价实现近翻倍增长。这一表现与苹果股价的相对平稳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市场对果链企业价值重估的讨论。事实上,果链龙头早已未雨绸缪,通过构建第二增长曲线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工业富联向算力领域延伸,立讯精密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均取得阶段性成果。
AI技术的爆发成为这场变革的关键催化剂。以工业富联为例,其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云计算板块收入达3193.77亿元,占比52.43%,首次超越传统通信设备业务。这种结构性转变推动公司市值半年内增长四倍多,估值水平直逼全球科技巨头。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转型并非个案,而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集体缩影——当AI技术进入落地阶段,硬件配套能力成为决定科技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头部企业的溢价效应正在显现。工业富联、立讯精密、蓝思科技等硬件龙头,正逐步摆脱代工企业的低价竞争模式。以宁德时代为例,其AH股流动性折价消失,H股获得国际投资者更高溢价,印证了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成效。这种转变背后,是技术创新带来的毛利率提升——当企业掌握核心工艺时,议价能力自然水涨船高。
蓝思科技的成长轨迹极具代表性。2003年,周群飞创立公司时专注于手表玻璃工艺,通过技术迭代将产品拓展至手机面板领域。与摩托罗拉的合作使其积累国际经验,而2007年为初代iPhone解决屏幕技术难题,则奠定其行业地位。2015年深交所上市当日,周群飞以500亿元身价登顶中国女首富,"全球手机玻璃女王"的称号由此而来。
但行业周期的波动始终存在。2021年至2022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低迷导致蓝思科技股价下跌超80%。即便如此,公司仍保持每年超18亿元的研发投入。这种坚持在2024年迎来回报:港股IPO后两个月股价接近翻倍,智能头显与穿戴设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74%,AI眼镜整机量产交付突破国内头部客户,具身智能领域的关节模组、灵巧手等部件实现规模化生产。
技术纵深成为破局关键。蓝思科技在UTG超薄玻璃、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AI服务器结构件等前沿领域加大投入,预计2026年实现商业化落地。其光波导镜片良率优化与自动化组装工艺的突破,已转化为对国内外头部企业的稳定供货。这种技术储备使其在智能眼镜市场占据先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110%,其中AI赋能产品占比达78%,而蓝思科技正是核心供应商之一。
企业家的战略定力同样重要。周群飞夫妇以59.03%的持股比例掌控蓝思科技,当前持股市值超1040亿元。在《财富》202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榜单中,周群飞位列第三,与立讯精密王来春、领益智造曾芳勤等果链女掌门共同上榜。这些企业通过全球产能布局、核心技术突破、客户结构多元化等策略,展现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迁的韧性。
国际资本的认可已转化为实际动作。信达证券分析指出,AI赋能正在打开蓝思科技的成长天花板。公司不仅在传统消费电子领域保持优势,更通过与具身智能企业的合作,在机器人关节、外骨骼设备等新兴赛道建立先发优势。这种多线布局使其在估值重构过程中占据有利位置,随着全球AR眼镜市场预计在两年内突破千万级出货量,其作为核心供应商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