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AI生成内容版权归属引热议:专家解析三种可获版权情形

时间:2025-10-11 03:38:18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国内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版权归属问题,近日在上海期刊论坛上引发广泛讨论。据统计,仅去年底国内注册的大模型数量就已突破300个,这些AI生成的作品是否享有版权成为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计算机与知识产权专家通过类比高考作文命题场景展开分析:若命题者提供"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类提示词,是否意味着其拥有考生作文的版权?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种推论显然不成立。命题者仅提供创作框架,而考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的作文,其版权归属考生本人。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寿步教授指出,版权理论中的"创意/表达两分法"是判断作品可版权性的核心原则。自然人创作的作品之所以受保护,在于其创意通过自主表达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这个过程中,创意的可预测性、表达的确切性以及结果的可解释性具有高度一致性。

对比生成式AI的创作机制,寿步认为当前主流AI模型存在本质差异。用户输入的提示词仅构成创意雏形,AI在输出阶段的表现具有不可预测性。同一个提示可能产生不同结果,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的"AI幻觉"现象。这种特性导致AI生成内容在可预测性、确定性和可解释性三个维度上均无法满足版权保护要求。

在论坛的学术对话环节,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专家指出,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不应简单类比于人类创作。正如考生作文版权不属于出题者,AI生成内容的版权也不应归属于提示词输入者。这一观点与美国版权局今年发布的AIGC可版权性报告形成呼应。

专家同时指出,在特定创作模式下,人类参与AI生成过程可能产生可版权作品。例如某项获得美国版权局认证的作品中,创作者先手绘黑白插图,再通过精细提示词指导AI进行润色。由于原始手绘作品本身具有可版权性,经AI处理后的成果仍受保护。

另一种典型情形是对AI输出进行二次创作。当用户对初始生成内容进行具有创造性的实质修改时,AI生成部分仅作为创作起点。比如将20个随机故事片段重组为逻辑连贯的小说,确保人物性格统一、情节发展合理,这种整合过程体现了人类创作者的独创性。

汇编作品的版权认定提供了第三种路径。寿步举例说明,将AI生成的图像与人类创作的文本有机结合形成的漫画书,或者包含AI特效的电影整体,都可能构成可保护的汇编作品。即便其中的AI生成元素单独不具可版权性,但整体作品的创造性编排仍受法律保护。

据悉,本次论坛由上海大学联合上海市出版协会、期刊协会共同主办,聚焦"技术赋能 深度融合 创新引领"主题。与会者围绕学术期刊在"十五五"期间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展开研讨,重点探讨技术变革对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影响。

更多热门内容
同名ETF深度剖析:人工智能与大数据ETF,跟踪指数差异几何?
此前,我们已经分多期对比了多个同名ETF以及它们背后跟踪的指数,本期再来对比两个同名ETF:人工智能ETF和大数据ETF。 再从过往收益方面来看,在近一年,两个指数的收益均超过40%,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

2025-10-11

马斯克xAI获200亿美元融资,英伟达转型“AI银行”,硅谷算力争夺战白热化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还将作为股权投资者深度参与此轮融资,投资额最高达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3亿元),意味着芯片巨头与AI独角兽的合作进入了新阶段。 同为科技巨头的Meta也在财报中透露,将在2025年投…

2025-10-11

马斯克xAI融资200亿美元建超级数据中心,AI算力争夺战再掀高潮
据马斯克近日透露,Colossus2将至少搭载55万块英伟达芯片(GB200,少量GB300),未来还将扩至100万块芯片,整体投资或高达数百亿美元。 作为xAI的劲敌,OpenAI在本周也宣布了与另一芯…

2025-10-11

AI应用侧渐趋成熟,人工智能ETF获超3亿份净申购,规模居首
人工智能板块今日回调,截至收盘,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下跌4.8%,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下跌6.0%,人工智能ETF(159819)全天获超3亿份净申购。Wind数据显示,该产品最新规模超250亿元,位居同标…

2025-10-11

聚焦未来科技教育,「猿编程」独家冠名GET2025引领青少年AI教育新范式
GET2025教育科技大会将于11月在北京举办,大会主题为「教育有AI,学习无界」。「猿编程」作为独家冠名伙伴,将亮相GET2025。 时间:11月17-18日会场: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展位号:C08-C…

202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