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近期举办的行业大会主论坛上,发表了题为《碳硅共生 合创AI+时代》的重要演讲。他指出,过去五年间,以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移动交出亮眼成绩单:全球规模最大的“双千兆”网络已全面建成,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的覆盖目标。这一成果为数字技术普惠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让偏远地区也能共享数字红利。
5G技术的深度应用成为行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通过实施多项协同创新计划,中国移动已打造超过5万个5G行业应用案例,覆盖工业制造、智慧农业、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助力我国在5G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移动同样构建起完整的技术生态体系。通过设施升级、场景创新、科技突破和生态共建四大路径,成功打造数万卡规模的智算集群,积累数万亿Tokens的高质量数据集,并研发出万亿参数级别的AI大模型,为AI技术商业化落地提供核心支撑。
“AI+”正深刻改变社会运行方式。从智能家居到工业机器人,从智慧城市到远程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已渗透至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这种变革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推动数字经济向更高阶的智能经济形态跃迁。
新一代数智技术的融合创新呈现加速态势。5G-A、6G与AI、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耦合,形成“通智一体”“通感一体”“天地一体”的立体化技术体系。这种融合支撑起数据、模型、算力的泛在化部署,为迈向通用人工智能、超级人工智能奠定技术基础。
产业层面的变革同样显著。智能产业化进程催生新兴赛道,产业智能化则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场景渗透方面,AI技术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创造出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等新模式,重构产业价值链。
随着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边界日益模糊,一个与现实世界精确映射、实时交互的数字孪生体系正在形成。杨杰指出,世界模型、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突破,使数字世界具备高精度模拟和动态推演物理世界的能力,极大拓展了人类认知边界。
智能终端的进化正在重塑人类社会。从智能眼镜到AR/VR设备,这些新型终端构建起“沉浸式数实融合空间”,改变着人们的交互方式和社会运行模式。更值得关注的是,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的融合趋势愈发明显,智能体从工具属性向协作伙伴演进。
这种融合带来多维度变革:硅基生命群体加速涌现,AI智能终端普及规模远超人类;脑机接口、生物智能等技术突破推动生理与认知层面的深度融合,催生出外骨骼、赛博格等新生命形态;组织形态向“人机协同”演进,引发社会运行的系统性变革。
面对“碳硅共生”的新文明阶段,中国移动宣布将全面升级“AI+”行动计划。在设施层面,推进网络演进与智算设施建设;技术层面,强化自主创新与跨界融合;应用层面,提升产业能级与民生服务;同时构建安全可靠的AI发展环境,推动技术向善,打造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