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澳大利亚研发“类脑”流体芯片:模仿神经元可塑性 或突破电子芯片局限

时间:2025-10-12 21:41:55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科研团队近日宣布,成功研制出一种具备神经模拟功能的微型流体芯片,其设计灵感源自生物神经系统,有望推动计算机技术向类脑计算方向突破。该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科学进展》,标志着离子电子系统研究迈入新阶段。

这款直径仅数厘米的芯片采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构建,其核心结构由纳米级多孔通道组成。研究团队通过精密设计微流体路径,使离子在通道中传输时产生类似电子晶体管的开关效应。与传统硅基芯片不同,该装置能通过离子浓度变化"记忆"历史信号,模拟神经元突触的可塑性特征。实验数据显示,芯片在电压刺激下表现出非线性传导特性,首次在纳米流体系统中观测到质子饱和传输现象。

项目负责人王焕庭教授指出,这种工程化纳米材料为突破电子芯片物理极限提供了新思路。他解释道:"当MOF材料厚度缩减至纳米级时,其独特的离子吸附与释放能力可构建出具有学习功能的流体电路。这种特性使芯片既能执行逻辑运算,又能存储动态信息,为开发液态数据存储设备奠定基础。"

在功能验证阶段,研究团队搭建了包含多条并行通道的流体网络。测试表明,该系统对电压脉冲的响应模式与半导体晶体管高度相似,同时能通过离子浓度梯度保持历史输入状态。这种双重特性使其在处理连续数据流时具有显著优势,特别适用于需要实时环境适应的智能系统。

据科研人员介绍,新型流体芯片的制造工艺兼容现有微纳加工技术,但材料特性带来根本性变革。MOF框架的孔隙率超过90%,可在分子尺度调控离子传输路径,这种结构优势使芯片在低功耗条件下实现复杂信息处理。目前团队正探索将芯片厚度进一步压缩至3纳米以下,以期开发出更高效的类脑计算原型机。

更多热门内容
无人机轻装上阵,骡子翻山越岭,西湖龙井“贴秋膘”科技与传统齐发力
杭州孝林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谭国华是提供无人机服务的飞手之一,他告诉记者,无人机单次最多可运输130斤左右的菜籽饼上山,来回只需两三分钟,单日运输量最高可达7.5吨,目前已服务一百多户村民。 工作人员解释,龙井村…

2025-10-12

国产科研管理系统怎么选?杰软科技二十年深耕,以专业服务赋能科研数字化转型
在众多提供科研解决方案的企业中,杰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凭借其深厚的行业积累脱颖而出。在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等顶尖机构的实践中,其系统展现了惊人的适应性——无论是复杂的课题管理,还是精细的经费核算,…

2025-10-12

宇树科技“红装扭秧歌”人形机器人外观设计专利获批 上市计划引关注
IT之家 10 月 12 日消息,近日,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外观设计专利获得授权。专利文件显示,该人形机器人身着红棉袄,手持红手帕,与今年央视春晚上表演“扭秧歌”的机器…

202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