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南宁市,一场聚焦新能源汽车安全检测的技术展示活动近日引发关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主办的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活动中,国内首条新能源汽车专业检测线正式亮相,标志着广西在新能源车辆安全监管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活动现场,南宁市金盾友谊机动车检验站的检测人员向参观者演示了新能源汽车检测全流程。技术人员首先打开车辆前舱,仔细检查电池组、驱动电机等核心部件的外观状态,随后将车辆驶入专用检测线进行动态测试。当车辆以40公里时速通过检测台时,旁边的电子屏实时显示功率输出、电池温度、电机控制温度等20余项关键参数。整个检测过程在市场监管人员的全程监督下完成,最终系统判定该车辆"符合安全运行标准"。
与传统燃油车检测标准相比,新能源汽车面临更复杂的安全挑战。现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虽涵盖外观、底盘、制动等常规项目,但对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组成的"三电"核心组件缺乏有效检测手段。检验站技术人员指出,近年多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多源于电池管理系统失效或绝缘性能下降等隐蔽故障,常规检测难以发现这类隐患。
今年3月实施的《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填补了这一空白。作为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专项检测标准,新规将动力蓄电池充电安全检测、电气绝缘性能检测列为必检项目,同时要求对驱动电机温度、电控系统稳定性等关键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对于营运车辆,还增加了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池温度电压监测要求。检测人员强调:"通过专业设备能精准识别电池容量衰减、电机过热等早期故障,有效预防自燃、失控等严重事故。"
作为广西首个获得新能源检测资质的机构,金盾友谊检验站自7月投入运营以来,已完成100余辆新能源汽车检测,合格率达95%。虽然现行标准为推荐性规范,检测机构仅向车主提供检测报告而不强制维修,但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网联特性发挥了补充作用。多数车辆配备的远程监控系统会实时上传关键参数,当检测到异常时自动向车主发送预警信息,形成"线下检测+线上监控"的双重保障。
据广西市场监管局统计,全区现有检验检测机构1896家,2024年共出具检测报告1045.5万份。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广西正加快培育专业化检测力量,推动行业技术升级。这条新建的检测线不仅填补了区域技术空白,更为全国新能源汽车安全检测提供了"广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