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院士弟子跨界康养机器人:以科技解养老难题,两年五轮融资领跑赛道

时间:2025-10-13 16:48:08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问题成为独生子女一代的迫切关切。上海如身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创新技术,正为破解这一社会难题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其研发的康复与养老机器人,既能辅助失能老人完成日常活动,又可通过情感交互缓解孤独感,成为居家养老场景中的"数字护工"。

创始人师云雷的学术背景为技术创新奠定基础。这位德国汉堡大学信息学博士、天津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师从人工智能领域泰斗张建伟院士与中国医疗机器人先驱王树新院士。其十余年医疗机器人领域创业经验,包括参与创立微创®机器人与Agile Robots等企业,为如身机器人的技术突破提供关键支撑。

针对养老场景的深度调研,催生出差异化产品设计。师云雷团队与福寿康等养老机构合作发现,传统护理中女性护工力量不足、非电动床椅转移困难等痛点,推动开发出轮椅人形机器人。该设备集成移动辅助与生活照护功能,通过关节传感器实时计算施力强度,确保扶起老人等动作的安全性。

技术突破体现在三大维度:场景化产品设计摒弃简单人形模仿,转而构建功能导向的形态;交互能力融合自然语言处理与力控技术,经手术机器人验证的力反馈系统可精准感知操作强度;依托汉堡大学多模态技术研究所的积累,实现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环境感知。

商业化进程呈现爆发式增长。2025年9月,企业连续完成道彤投资独家天使+轮与力合金融领投的天使++轮融资,成立两年即完成五轮融资,估值跃居具身智能康养机器人赛道前列。这背后是庞大的市场需求支撑:2024年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预计203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25%,居家养老需求占比超90%。

产品矩阵覆盖全周期养老需求。"格物系列"康复机器人通过游戏化训练维持失能者身体机能,已进入欧洲康复诊所与东南亚家庭;"齐家系列"养老机器人则聚焦情感陪伴,其模块化设计允许将交互终端拆解至床头,实现睡前故事、日程提醒等功能。技术团队正攻克机械臂全身力控难题,未来将实现从床椅转移到便秘处理等复杂护理动作。

成本控制与技术升级形成良性循环。核心部件价格三年间下降75%,准直驱电机单价从1800元降至400余元。师云雷透露,长期目标是将具备自主能力的机器人价格压至家庭大件电器水平,短期则通过"机器人+远程服务"模式,将月费控制在3000-4000元,较住家护工与养老院费用降低40%-60%。

AI技术革命重塑人机交互范式。基于VLA模型的自然语言指令系统,使老年人可通过口语化表达控制机器人。这种改变在康养场景中尤为关键:当机器人观察到老人长时间未活动,可主动提议"需要帮您做些拉伸运动吗",并通过语音确认执行,颠覆传统"指令-响应"模式。

全球化布局凸显市场差异。在德国、北美等市场,主动康复理念使康复机器人接受度较高;国内市场则集中于大城市,但远程服务模式创造独特优势——通过中部地区运营中心为东部用户提供支持,有效降低服务成本。目前产品已在东亚、欧洲、北美形成订单热潮,供不应求态势持续。

对于行业未来,师云雷认为商业与居家场景最具爆发潜力。他以扫地机器人普及为例,强调具身智能设备需同时满足功能实用性与成本可控性。当机械臂能实现实时动作克隆,或拳击机器人衍生出竞技赛事,或许将开启新的大规模应用时代。而康养场景,正因高频人机交互需求与技术突破可能性的双重驱动,成为理想的创新试验场。

更多热门内容
苹果智能眼镜或推双模式新设计,与Meta雷朋眼镜竞争谁能更胜一筹?
古尔曼此前透露,苹果第一代智能眼镜不会配备镜内显示屏。它配备了用于播放音乐的扬声器,让用户随时随地享受高品质音乐;拥有用于拍照和录像的摄像头,方便用户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支持语音控制功能,操作更加便捷;还可…

2025-10-13

清华大学FCNE团队:以赛事为引,筑未来城市与新能源科技创新梦
2023年暑期实践,清华大学学生“源创金陵”实践支队赴江苏省南京市开展能源与动力前沿技术调研,聚焦国家“双碳”目标与《江苏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走访五家能源企业及东南大学,观摩科创赛事,开展座谈,进行市…

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