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A/6G网络加速演进,移动通信系统面临性能提升与复杂度、能耗、成本之间的矛盾,推动网络架构向“智简”方向转型。中国移动近日发布的《智简天线能力演进白皮书(2025年)》指出,作为信号收发的末端节点,天线需通过“智能化”与“极简化”双向突破,支撑下一代网络发展需求。
在智能化层面,白皮书提出“Antenna for AI”与“AI for Antenna”双路径。前者聚焦天线数据采集能力,通过自动识别端口与小区关联、实时获取功率及姿态参数,为网络数字孪生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利用机械结构改造、电磁表面调节等技术突破FDD频段波束调控限制,并借助超宽带模块实现干扰排查、低空安防等场景化应用。后者则依托AI算法优化天线全生命周期:通过LSTM模型预测用户分布动态调整波束,提升覆盖效率;智能关断冗余资源降低能耗;基于机器学习快速定位故障并预测硬件寿命;适配近场通信、Cell-Free等复杂场景;甚至以神经网络替代传统仿真设计,缩短研发周期。
极简化方向则通过多维创新实现“六降”。通道数方面,数模混合架构在2.6G/4.9G频段商用中减少超50%数字通道;抱杆整合通过有源共天面(A+A)、有源无源共天面(A+P)技术,集成多频段天线;功耗优化从辐射单元、馈电网络、外罩材料入手降低损耗;高增益技术扩大覆盖范围减少站址需求;集成化设计与新材料应用使天线体积重量显著降低;针对低空、居民区、隧道等场景的定制化方案,则平衡了覆盖质量与成本。
白皮书强调,当前智简天线已具备一定产业基础,但需突破技术瓶颈。例如,AI算法与天线硬件的深度融合仍需优化,极简架构的可靠性需通过大规模测试验证。未来需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天线技术向更高集成度、更低能耗、更强智能化的方向演进,为6G网络及智简架构提供关键支撑。